廖宏宇介绍情况:“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一般不易察觉。但是这一班的班员感觉头晕,也没什么力气。如果只是一个人这样就算了,他们三个人都是这个症状,所以我让他们全部出来了。”
管瞳问班员:“现在感觉怎么样?身体有什么反应?”
班员:“有点犯恶心,但是也不是很明显,提不起劲,但也不是不能动。”
这样的症状似是而非,很难断定是否属于一氧化碳中毒。当然,不排除是发现得早,所以症状还不明显。
管瞳问廖宏宇:“你们这个月自查的时候,设备方面有什么问题没有?”
廖宏宇有些蔫儿:“我们没有自查。”
管瞳瞳孔地震:“月初就发了通知的?!”
管瞳因为父亲的死,对安全管理方面要求尤其严格,所以在绩效考核调整方案中,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考核力度。考虑到调整方案落地,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她专门在月初对生产一线下发了自查整改落实方案,没想到廖宏宇他们竟然没有落实。
廖宏宇很冤:“我是想落实的,但是你知道的,有些部门……还有个别装置,他们不想实行绩效改革的整改落实方案,所以你那边安排的工作都推得慢。加上黄经理来了后,大家都抱着观望心理,那个自查整改方案都没人动……我知道应该去落实,但是如果只有我们装置动,就会被孤立……”廖宏宇自知理亏,声音越来越小。
管瞳立即给HSE(负责厂区安全)的相关工程师打电话,请他们到现场来解决问题,但是电话没人接,猜测是在开会。
廖宏宇:“我打过几遍,都没人接。”
管瞳不禁头疼,尽管她这几个月努力减少了装置班长到管理部门跟班、开会的频率,但基层一线会多的现状仍需改善。只是HSE并不由生产管理部分管,所以后续想要改变一些现状,还挺麻烦的。
是继续打电话等支援,还是边解决问题边等?时间紧张,管瞳用询问的眼光看向廖宏宇:“要不我们俩进去看看情况,如果可以现场处理,我们就把它处理了。”
“行。”廖宏宇找了两条毛巾浸了水,递给管瞳一个。
“没有防毒面具吗?”
“没有,只有口罩。对了,把手机关机。”
管瞳把手机调成静音,直接放在外面,让同事帮忙看着:“你们接着给HSE的工程师打电话,让他们尽快赶来。”
说罢,她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率先进入装置车间。
她和廖宏宇把车间内的设备挨个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如果人有反应的话,那就是报警设备坏了。”管瞳帮廖宏宇下结论。
她试着将湿毛巾拿开,想自己感受一下。一阵脚步声在他们身后响起。等管瞳转身的时候,一只纤长有力的手已经将湿毛巾压在了她的口鼻上。
来人也捂着湿毛巾,半张脸看不清楚,但是那双清澈明朗的眼睛却让管瞳一下就记住了。
“如果出现有毒气体泄漏,从目前判断是报警装置出了问题,不用犹豫,马上打开所有通风设备,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设备。”来人非常镇定地发号施令,显得他的话非常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