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时代前沿什么意思 > 第二章 1114(第1页)

第二章 1114(第1页)

2。11

七七八八、颠三倒四的土洋结合,平菇的冷开水洗液、手撕菌块替代菌种,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得出结论,除所产菇体在大小、肉头等品质上有一定影响外,对单位产量——转换率影响不太大。也即,凡是能够生料栽培的菌类,在特殊情况下,菌液、菌体能够替代菌种进行简易栽培。木耳、香菇的熟料用注射器注入液体,尽管有不少感染(因为液体、注射器孔难以达到无菌要求),但终归能够实现一定产量和质量目标。同时,木耳、香菇的生料几乎全部被杂菌感染、绝收,也就表明它们和银耳一样不能进行生料栽培——相对容易受到杂菌感染。采取无菌操作所得木耳、香菇的简易液体菌种,以及按正规要求分离的菌种,无偿拿给附近段木栽培户试用。

后续的实践证明,简易液体种在制作、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容易感染,致使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木耳、香菇等,一小片(中)具有多到无法计数的孢子,首次分离的母种内存在多如牛毛的孢子个体(无性繁殖用菌体而非孢子),需要通过无数次细化挑选出生命力最强的个体单株等系列步骤,最终获得优良菌株,制作出菌种用于规模生产。显而易见,对于木耳、香菇等来说——不论是代料还是段木栽培,菌体洗液能够适应粗放型生产需要,但不能适应高产稳产和高品质的发展需要。

走进大自然菌类生态环境,就会发现各种菌类的繁衍生息,都有其自身所固有范畴,秩序井然,它们既竞相争夺营养却并不相互蚕食(特定生命发展周期范围内)。当地俗称“桐子菌”的,便是平菇种类中的一员,普遍生长在油桐树、桦树等树木腐烂部。木耳、香菇、银耳则普遍生长在青杠等硬杂木的枯而未腐的木棒上。天麻的密环菌、灵芝等相对略微宽泛一些。茯苓生长于松树林内。踏过山山岭岭,木耳丛中看不到平菇,灵芝丛里不见香菇。各自对环境要求的不同,也是不同营养要求的结果,那么下脚料中所剩的营养是否能够满足不同菌类对营养的需要呢?

后来的实验表明,木耳、香菇下脚料经灭菌处理栽培平菇,产量相对高些,平菇下脚料生产木耳等相对产量甚微。利用菌类下脚料,能产出一定的不同菌类,但经济价值不高(添加相应营养成分或许能够改善)。其它混种试验结果,如半截木耳半截菇,菇耳结合部很长部分不出产品,相距较远部分能够长出一些菇耳。若菇耳近距离接种,结合部一道明显的界限痕迹延伸,基本不出菇耳。

平菇的生命力虽然强悍,却不能“赢者通吃”地强行抢占木耳的营养领地。如果强行抢占,最终只能肢缺体残、两败俱伤而均丧失繁衍功能。无独有偶,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也在于“赢者通吃”(或称弱肉强食)并不能贯穿始终。迹象充分表明,菌类(甚至所有微生物)、人类都具有一脉相通的密切联系。

随着对菌类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关菌种的分离、提纯、复壮、选优及其生产,已经不能阻挡庶盶发展的步伐。

2。12

离春季还有两三个月时间,空唠唠的感觉袭上心头。带着郁闷心情回到家里,婆婆十分的难起难动,除了少许吃了点午饭外,一直处于半睡半醒之中。庶盶几次问婆婆有没有哪里疼痛,婆婆都是“没病没痛”,“我想睡会儿”。午后,庶盶朝婆婆所在的火炉边围过去。婆婆突然睁开眼,看了一眼庶盶,眼睛又半睁半闭:“哪里来的那么多戴红帽子的娃儿(红帽子娃儿,在当地即为见鬼)?”,并用拐棍指向火炉。庶盶说:“那是火炉,您看错了。”一会儿,婆婆又睁开眼:“红娃娃!红娃娃!给我滚开些!”拐棍在地上咚咚响。

庶盶顿感毛惊骨悚,全身起鸡皮疙瘩。“婆,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啊?”“没有不舒服的,莫耽误我瞌睡!”庶盶刨出火炉中烧熟的洋芋,选个柔软的剥掉皮递到婆婆眼前:“婆,吃个烧洋芋嗷!”婆婆突然睁眼道:“红娃娃,红娃娃!”庶盶有些不耐烦,抬高嗓门:“哎呀,哪里有啥子红娃娃蛮,您睡糊涂了。”婆婆拐棍咚咚咚敲个不停,“死鬼仔,你就这么忤逆不孝哦,你要把我活活气死啊?”几多委屈几多怨,没过多久,庶盶情绪低落地返回自己的试验场。

第二天一大早,三弟慌慌忙忙奔来相告:婆婆去世了。猛然间似乎天塌地陷,原来婆婆昨天进入弥留之际,自己居然丝毫没有警觉,惹得婆婆动怒,最后还认为孙儿忤逆不孝。

有关为人处事的道理,婆婆对庶盶的影响最为深远。据说在“伙食下放到户”前的二姐(庶盶的父辈沿袭将男孩和女孩分开称谓的习惯。如庶盶的大哥排行第二,而男孩中属老大,谓之大哥。二姐在弟兄姊妹中排行第三,但在女孩中排行第二,故谓二姐),从幼儿园被领回家已是奄奄一息。情急之下,婆婆捉来一堆癞蛤蟆,烧一锅开水退去外皮,就是一堆细白鲜嫩的高蛋白,将二姐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之后,二姐被大嬢领养成人。

婆婆始终如一地体现出崇尚智慧、厚待读书人、知恩图报,说话做事要占道理、逢善不欺缝恶不怕的言行作风。对游手好闲、忘恩负义、“显尖卖白”、耍“粉鼻子”、使“烂心肺”的人,则要求自家小孩“离远些”。如果一不留意,表现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言行实质,必然将遭到婆婆的严厉谴责。

庶盶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有一次兄弟姐妹们疯狂嬉闹,全家老少正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庶盶突然心血来潮,恶作剧地故意将弟弟绊倒在地。霎那间,被婆婆破天荒的斥之为“烂心肺”。庶盶顿感脑袋嗡嗡直叫,全身像散了架似的,只想一屁股崴在地上大哭一场。

记得大姐刚成家不久,有一天傍晚庶盶突然感到喜从天降,因为大姐回家了。婆婆惊喜的招呼着大姐,随口吩咐庶盶“快给你大姐倒水”。父亲也乐滋滋催促“赶快去倒水!”庶盶倒来开水时,却见大姐在向婆婆哭述。待大姐哭述完了,婆婆却说:“乖女啊,我今天不能留你,你必须得回去。”庶盶仿佛觉得咯噔一声,脑门上忽然压下一块大石头。只听婆婆继续说道:“为什么呢,你听我给你说出个道理来。要不是你小两口发生争吵,我巴喜不得你回娘家来住个十天半月的。夫妻哪有不拌两句嘴的呢?如果一拌嘴就赌气往娘家跑,你那个家还咋个团结?难道争两句吵两句,你就不要那个家了?女啊,不是婆婆狠心,不让你在娘家歇一晚,而是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啊!”随后,大姐哭着对婆婆说:“您说的道理我都懂,只是一时气不过给忘了,我歇一下就往回走。”大姐始终止不住哭泣,最后边汪天大哭往门外冲边说“我回去了”。婆婆一边恋恋不舍的说些安慰话,一边安排庶盶去送送。父亲发话叫庶盶把大姐送回家,婆婆却说:“人家小两口拌个嘴,娘家人就莫去参合了。”婆婆的话,在家中始终是一锤定音。

婆婆被缠了小脚,连走路都是站摇摇的,中晚年患腰椎骨质增生,严重驼背,还包揽着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割猪草喂猪(按肥猪重量挣集体工分)、做自留地农活等,从早忙到晚,很少有闲着的时候,直到难以行动为止。即或是在家徒四壁、缺衣少食的岁月里,随时听到婆婆乐呵呵的对来客介绍说:“我闲的时候慢慢做点,一点都不累。”“我过得很好,吃得好、穿得也好。”直到去世的前一两天,她还在力争自己的餐饮用具自己清洗。

2。13

若论为人处世的经验,自己的长辈、哥姐都很丰富,为什么到自己这里,简直就是一片空白呢?

记得有一次,庶盶和邻居小伙伴发生矛盾,恰好大嬢来家做客,庶盶委婉地想请她为自己出出气。大嬢弄清庶盶的意图后,随意找个地方坐下,示意庶盶过去,拉着庶盶的双手:“我先问你两个问题好不好?”“嗯”,庶盶狠劲点着头。“家里杀年猪,如果没人来帮忙行不行啊?”庶盶摇着头说:“不行!”,“那又是谁来帮的忙呢?”“邻居大叔。”“我再问你,借过火种没有?”有一天家里没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庶盶到邻居家借火种,邻居大叔选一截燃得旺的火柴头,用绳子牢牢捆在一根小木棍上,然后让庶盶拿走。刚走出不远,又把庶盶叫回去,“这是火柴,你先拿回去”。庶盶接过来一看,火柴盒用“油布”包裹了一层又一层,外面还用毛线捆扎了好几圈。想到这里,庶盶赶紧对大嬢说:“我借过火种。”“那么,帮忙杀年猪、给你借火种的,为啥都不是大嬢而是邻居呢?”庶盶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大嬢住的太远、太远。”“这就对了,这就是为什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嬢抚摸着庶盶的头和手,“我要是去把那些孩子打一顿或骂一顿,到底是在帮你呢还是在害你啊,你很聪明,想想看。”庶盶顿时明白了大嬢所讲的道理。庶盶后来才知道,大嬢在比邻的县里,那是远近闻名的大队妇女主任,在为人处事、调解邻里关系等方面,广为人们所称道。

爷爷去世后不久,大姐为了支持弟弟(庶盶的大哥)读书,主动弃学留家担负家庭生活重担。正是大姐的先人后己、关爱团结,使得兄弟姊妹相依为命、长哥当父长姐当母的氛围分外浓厚。大哥执教以后,每年为家人换季、积极为父母兄弟姐妹解决实际困难,使得团结互助的精神更加稳固持续。

记得大概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姐哥和大姐因为家族纠纷,要庶盶代表大姐娘家人,前去长长威风。原来是大姐哥的弟弟砍伐大姐哥家自留地里的用材木,认为是父母的东西,他有权使用而拒不认错。大姐哥时任比邻大队的支部书记,大队长、生产队长的统一处理意见是:如果大姐哥的弟弟拒不向父母、大姐哥一家认错并得到充分谅解,则不仅要归还原木,而且生产队集体要扣罚半个月的工分。

自大姐哥的弟弟结婚成家后,就已经分家。因大姐哥尚在部队服役未成家,故而其父母与大姐哥为一家。自分家以后,多年来对自留地边界毫无争议,砍伐原木前不仅没有给父母一家打招呼,事后拒不认错。双方都认为砍伐了不属于自己的原木,但都认为原木归还与否不是啥问题。

庶盶认为,姐哥身为大队书记,如果亲兄弟的团结没搞好,将对他生活、工作等造成众多不利影响。最关键的是,如果因此而罚没他弟弟半个月的劳动果实,势必严重影响兄弟将后的团结。庶盶觉得,维护姐哥他们兄弟间的团结才是第一要务。因此,通过征求他们父母、姐哥兄弟等的各自看法。父母和姐哥的统一看法,认为需用原木不是啥问题,不打招呼不说还拒不认错,这不是活抢人吗?姐哥的弟弟则认为,自己错都错了,越认错还不是只有越倒霉?

庶盶经过多方撮合,父母一方的态度是,只要说的情合理合,团结最重要。集体一方的态度是,调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团结,只要能够私下和解,就取消处罚,唯有姐哥的弟弟不认错了。几经努力无果,庶盶向姐哥弟弟提出一个问题:“今天弟娃代表我姐的娘家人参与你们的调解,你看弟娃所持立场是否公道?”“老弟的立场绝对公道,完全和亲兄弟一样,当哥的感激不尽。”“也就是说,弟娃的话还算是有点道理,值得当哥的参考?”“弟娃的话,我一万个愿意听!”“那好,我有几句话要单独和你说。”接下来,庶盶毫不客气指出:敢作敢当方为大丈夫,做错了拒不道歉不是大丈夫所为。至于说越道歉越倒霉,不知是确有其事还是猜测,但纯粹就本次事件的性质来讲,如果你不认错不道歉,毁坏父母兄弟亲情的责任全部在你。

姐哥的弟弟通过认错道歉,完全取得父母及姐哥的原谅,只剩大姐没有表态。姐哥弟弟道:“我早就知道,嫂子肯定不会原谅我的。”姐哥一口咬定:“如果你嫂子不同意和解,那就没法和解。”庶盶立即插言:“我认为,就一句‘嫂子,对不起了’六个字,确实缺乏诚意!”很快,和解达成。互敬互爱的欢乐氛围回到姐哥家族。没过多久,“庶盶深明大义”迅速传开。

细思量,自己并非缺乏为人处世的基础,而是缺乏灵活判断和应用的经验。

2。14

所邮购菌种破损,导致整个秋季和冬季的半年时间无所作为,同样体现出自己粗心大意的弊端。一来邮购行动迟缓,二来缺乏任何防范措施。虽说邮购菌种破损概率很低,但也曾经遇到过。只要稍加防范,比如略提前或分批次邮购等,都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回顾自开始搞银耳以来,有些举动令人欣慰,有些举动深感遗憾,有些举动实属荒唐。例如,私摘电表(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电费没缴)、惹婆婆动怒等等,纯粹属于荒唐;诸如将与甄祯的事弄成一团乱麻、接种剂量、区委窦书记一行、康安之行等,完全可以应对更为妥当些。细究原因,缺乏阅历和经验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凡事多动动脑筋三思而后行,许多严重后果是能够避免的。如接种剂量问题,如果不是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不会拖延一年多时间。如果发现问题时,就先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部用笔罗列出来,然后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如果最后一次与婆婆相聚,对于婆婆的反常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找到答案,绝不至于让婆婆在最后时光中动怒。

庶盶想起不知出于何处的一副对联:“行作远行志在难中不辍志,事成大事思于易里求深思。”于是,门框上、案头下,随处能够看到这副对联。思于易里求深思、谋定而后动、鉴古识今、忆往开来等标签举目可见。

整个秋冬季节没有生产出平菇,必须为来年生产未雨绸缪。所在地理位置,不利于规模生产鲜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庶盶。菌种销售,主要依靠技术推广得以实现,最初采用的是上门现场指导技术为主,进展相对缓慢,菌种销量不大。这时,对于当初没有记录潜在客户信息的弊端逐渐显现:自己无法主动与他们联系,导致一些完全能够集中统一指导的客户,只能分散进行——费工费时、更不便于菌种的计划生产。

段木栽培菌种也不断有人联系,但庶盶认为在提纯、选优、贮藏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只是建议别人先行试用。等到产量、质量稳定,则附近的销量可观,但这远水解不了近渴。制作菌种相对于生产而言,要求要严格得多。一些能够就地产销的客户,根本不会考虑自己制种,形成有经济能力或有条件制种的往往不屑制种,没有条件者即便想制种也跨不出大步,这就决定了菌种市场相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专业生产菌种的路子日益清晰,并且已经进入起步的初级阶段。前面的道路,尽管还是充满举步维艰,但一派蒸蒸日上的大趋势及其条件已经基本形成。

到人流集中的城市郊区,既有利于鲜菇销售,也利于菌种销售,可谓一举多得。经过多方了解,在近郊连同场地租金、固定设施、流动资金等,至少需要两千元才能起步,这是庶盶可望不可即的事。根据自己的销售实践,如果就近销售,一个人每天大概能够销售一百公斤鲜平菇,若按这种规模进行生产,首次生产的投资至少需要三千元以上的投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