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或不能,还要看大汉朝堂反应,特别是那些权臣的反应。
此方世界之中,董卓未死,还是他控制着乾堂。
董卓残暴,贾诩恶毒,很可能会阻挠此事。
一封书信,秦天善意已出,成与不成,大乾一并都可以接受。
秦天此时做这事原因有二,一个是新收取了广大地区,需要整合,二是汉地必会归他所有,不破坏百姓生产最好。
秦天正在凝视,太史慈入内。
“主公在上,孔融来找小人,欲见主公!”太史慈说道。
孔融,士族,狂生。此人才华过人,但不懂事,也不会做事。
秦天听闻孔融二字,微一沉吟,还是道:“请他进来!”
孔融慢步入内,礼法周全。
“乾王在上,小人孔融,再拜大王!”
秦天目视孔融,内见孔融年纪约有三十岁上下,墨衣纹花,潇洒自如。
孔融出身士族,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北海为相,成名多年。
汉地,孔融的名声很好。
北海郡中,更有很多百姓认可孔融。
甚至,孔融可以影响青州士人百姓的情感认知。
秦天看了看孔融,说道:“文举前来,不知何事?”
孔融心中暗喜,乾主竟然知道自己的字号,想不到他孔融名声如此之大,竟然传到了乾地。
“大汉天命已到,大乾天命正兴,小人愿顺天景命,为乾人!”孔融说。
秦天暗自点头。
他已经想好了,让孔融为青州刺史,挂礼部衔。孔融这人经济不行,但礼乐文化可以,也爱民,有一些治理能力,这个位置最适合他。也对乾国最有利。
“识得天数,不愧为一代名相!今封孔融为礼部侍郎,青州刺史,为乾臣!”秦天当场赐封。
孔融急忙跪下,大声道:“臣孔融谢恩!”
他以前只是北海相,北海只是青州下属一个郡,如今他成了青州刺史,可以说是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
自此,孔融决心降乾,再无二志。
孔家,汉末世家大族,孔融降了,也就是孔家降了。秦天一下子扩充了很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孔融最大的用处不是治国,而是他的身份和势力。汉国,士族地位十分高,收服了孔融天下士族更会重乾。
孔融是汉末士族的代表,他降了乾,成为了乾国之臣,那么天下士族和乾国的关系也会更近一层。
收服孔融之后,秦天与孔融谈起刚才书信之事。
孔融道:“只怕极难!朝堂之中,董卓一伙得势,他们心无百姓,无社稷,不会出降!皇帝新得大位,志向高远,也难交出大宝!”
此时,汉灵帝已死,董卓刚刚扶献帝登基。献帝志向不小,不想大汉就此亡了。确实难降。
秦天称赞:“文举见识不差!孤也只是一试,如若不成,只好大兵践踏!”
孔融道:“大王仁义之举,自可得民心!小人与天下士族交好,愿让天下人皆知大王仁义!”
这正是秦天需要的!
“本王自会仁义以待天下,不负文举之意!”秦天侧面肯定了孔融的态度。
孔融当下保举数名士人为官,秦天一一答应,认命他们为乾国之官。
这一个简单的会面,表明部分士人已经认可乾国。乾国势力更大了。如果汉帝认清形势,是一定要投降的。
一封书信已经送出去,就看汉国如何面对了。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