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第868章 事事等卫王朕要你们何用(第1页)

第868章 事事等卫王朕要你们何用(第1页)

东北大雨倾盆,平壤城外积水严重,隋军无法攻城,而被困在东北方的杨集长安城无所事事,只能静候水师、以及垒土为堤的郝瑗消息。

与此相反,中原却是连日艳阳高照,给百姓收割秋粮、晾晒谷子提供了良好天气。

清晨的洛阳上空朝霞破云而出,漫天绚丽色彩洒在皇宫之上,使之如之天上宫阙,美轮美奂。

就在杨集送走宇文述的同一时间,文武百官在纠仪御史导引下,进入举办常朝的紫微城宣政殿。

自征东军攻克辽东城、生擒高元,发生在东北的战争已不是朝廷上下关注的重点,朝野内外都认为以杨集之能,隋军拿下平壤城、歼灭高句丽国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没有什么好担心。

即便是杨集的政敌们,他们也执此看法,虽然各大势力因为利益和杨集结下难解的宿怨,但是杨集其军事才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早已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所以近日朝会争执的内容,还是与杨广的人事调动有关:杨广所任命的边郡官员皆是武将出身,当这个消息传出,顿时朝野震动,不少人都认为大隋要向东突厥发动战争,一些人开始跳出来反对。

他们认为朝廷夺取西海都护府贫穷落后,已经给朝廷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即将到手的安东都护府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朝廷当务之急是治理、消化这两个刚刚到手的国土,而不是无度开战。

否则的话,极可能步汉武帝的后尘,汉武帝固然是在军事上取得旷古烁今的战绩,却把文景二帝的积累打了一干二净、人口减半,此乃中原王朝的前车之鉴,不可重犯。

有反对,自然就有支持者;军方和军武世家出身的将领却认为大隋与汉武帝不同,他们反驳说而大隋立国至今,没有打过亏本的仗,除了开皇十九年的失利以外,每场战争都是满载而归,尤其是杨集,他不但明确的提出以战养战、以战养国等等强盗逻辑,还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既然越打越富、既然越打赚钱,为何不打?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反驳不了谁,如此僵持了好几天时间,好不容易让这场纷争稍微平静,而东突厥大可汗遣子入朝一事,又将此事引爆了:启民可汗的长子阿史那·咄吉虽然还在雁门郡一带,但是启民可汗联合草原各种向大隋进贡五百万只羊、十万头牛、十万匹战马的消息却已传达。

于是与突厥是和平共处、还是正式点开之事经过一段时间舆论发酵,终于摆在大隋群臣桉头,同时也正式成为今天的主要议题。

杨广坐在坐在皇座之上,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贺,说道:“诸卿平身,请入座!”

“谢圣人!”下方众臣纷纷道谢平身、各自入座。一时间宣政中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杨广没有跟大家绕圈子,开门见山的说道:“前段时日对边郡的人事安排,乃是常规的轮换,与先帝所创的一任一换、不升不降则平调的治国之策完全吻合。”

“诚然,有些被撤换回来的官员到边郡上任时间不满一任,可这些官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耀眼的政绩,既是清廉的能吏,当破格录用,若是继续让其在边郡,那是对人才的浪费。而新上任的官员长期在腹地任职,不知边民之疾苦,朕便让他们去边郡历练一番,这对大隋和国民、其个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除此以外,别无他意。”大致的介绍了一遍,杨广又口是心非的说道:“此乃我大隋正常的调动,诸卿勿须过度解读;而突厥其实也用不着担心!毕竟我大隋是仁义之国、礼仪之邦,何曾无缘无故的向属国开战过?”众臣:我不信!

大隋真要是仁义之国、礼仪之邦,你真要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仁义之君,那么消失了的尹吾国、处月部、吐谷浑、奚族、取自高昌的西州是怎么回事?

即将消失的高句丽又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说每一次都是事出有因,可是每一次的因,又有哪个不是你兄弟弄出来的?

若是没有你的怂恿,杨集他敢吗?而你分明就要磨刀霍霍向突厥,现在却说出这种话,你自己信吗你?

此时的杨广语锋一转,有些图穷匕见、不打自招的说道:“朕也听了一些风言风语,知道有人主张和平共处、有人主张开战。此事,大家都议上一议。”在突厥的问题之上,分歧其实并不大,只有战与和之别。

只不过主张和平共处这一派善于造势,加上他们又把突厥联合草原各部向大隋进贡的举动说成是启民可汗对大隋恭恭敬敬、无限忠诚的表现,从而使其声势完全把主战派给压住了。

现在除了一些没有直接表态的重臣,和平共处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已经形成碾压之势。

尤其是刑部尚书李圆通极善借势——杨集去年在凉州西州郡代表大隋王朝会见了西域诸国国君,他向与会国王提出了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完整、互不侵犯、互不涉内政、互利互惠、和平共处、文化共享……”等九项原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