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皇子的运气很不好,他出生那年,正好赶上地龙翻身,也就是地震了。这只是一种地壳运动,却让迷信的古人觉得他不太吉利,又因为他生母出身卑微,导致天佑帝对他的印象很不好,只随便取了个名。也许是有类似的“不详”经历,诗怡非常同情大皇子。她遇到的是人祸,大皇子是天灾,大家都摊上了倒楣事。再往下看,四皇子顾琳、五皇子顾琼、六皇子顾珦(xiang)、七皇子顾珝、八皇子顾璥(jg)。这里面的名字基本都是美玉的意思,只是不带有祭祀那么浓的政治色彩,比“琚”稍微好一点。接着就到了诗怡的双胞胎哥哥,九皇子顾玗(yu)。嗯……这个名字,难怪赵柔当初被降位成才人,后宫都不想和她往来。“玗”虽然也是王字旁,但它不是玉,只是“石之似玉者”。说好听点,是接近玉的石头,若要刻薄些,可类比鱼目和珍珠。大皇子顶多是敷衍的玉,九皇子已经被开除出玉的行类了。诗怡对这个双胞胎哥哥的心情很复杂,在原主有限的记忆里,她非常羡慕哥哥,想和哥哥一起玩,哥哥却叫她灾星,让她滚,骂各种难听的话。诗怡知道,九皇子也只是个孩子,他不懂那么多道理,都是赵柔没教好。但是原主被冻死了,他身为既得利益者,总不可能置身事外。找他报仇倒不至于,就此甘休又心有不甘,卡在这不上不下的程度就很难受。诗怡略过他,再往下看,只剩还未满周岁的十皇子顾锳。这个名字是最特殊的,它不是玉,也不是石头,它代表玉的光彩。十皇子的生母也很特殊,她是西域进贡的美人。注意,不是和亲,是进贡。因此,她虽然凭美貌颇得天佑帝喜爱,不过生下的儿子带有混血长相,就不怎么受重视了。怎么说呢,邺朝“非我族类”的观念还是挺深刻的。天佑帝给他取名为“锳”,这个字单看是好的,但混在皇子堆里,就带有隐形歧视。诗怡叹气,天佑帝真是个渣爹。他取名时也太随意了,一点都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又不是形容美玉的字不够用,非要给人添堵。皇子的名字让诗怡记得头疼,公主这边稍微好一点。四位公主,琴棋书画,听说这个排列组合是贤妃贡献的创意。立春还提到了,本来后面该接“诗酒花茶”,但五公主生来体弱,德妃便去向皇帝进言,给她取名为“萝”。萝,指能爬蔓的植物,德妃希望女儿有个依靠,能永远保护她。立春感慨一句慈母之心,诗怡却觉得,还不如取名为卷柏、沙棘、胡杨这些生命力超强的植物,比萝靠谱多啦。六公主顾蘅、七公主顾芜、八公主顾菡,算上五公主,这是四个草字头,也是一组。诗怡悟了,天佑帝取名时肯定是有点强迫症在身上的。到了九公主这,就取名为“瑟”,和大公主的“琴”对应上了。诗怡接着往下看,十公主取名“梨”,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梨花开了。十一公主,也就是她的名字是“诗怡”,正好与十一谐音。诗怡:……这两个名字都不错,但明显看得出天佑帝的敷衍。其实大多数公主的名字都挺敷衍,目前有寓意的,也就是大公主、五公主和九公主,还都是生母取的。至于皇子的那些名字,大多数也来源于美玉备选,由天佑帝看心情分配一个。诗怡拿出背诵课文的劲头,才将他们的名字和序齿全部对应上。往常,在宫中记住序齿即可,对皇子公主很少有直呼其名的机会,但在顾朗的教育改革中,名字的运用会越来越频繁。以姓氏加x郎、x娘的称呼,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宗族凝聚力,这是顾朗不愿意看到的。他也要淡化“长幼有序”的概念,转而推行“能者居之”的思想,才能让序齿靠后的孩子有机会冒出头来,不被哥哥姐姐们凭年龄压着。分班考试的卷子由顾朗亲自出题,目前还在拟初稿,诗怡倒是和他讨论过学制的相关事宜。按本朝例,皇子三岁启蒙,六岁被送到弘文馆读书,和诸多贵族子弟们共同接受教育。顾朗了解过他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些经史书法,圣人名言,算学律学等可作为选修课。公主的学习就更简单了,启蒙只学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行,近年多加了一本《蒙求》。学完这些基础教材,接下来就全凭个人兴趣,和生母的要求严格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