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说他们记忆力不好,而是他们之前并没有足够的权限去获取更多信息。
若是让他们自行寻找,最多只能在检索系统上定位到一个大致区域,然后一份一份地翻找。
那些文件夹可不是简单的抽取式,而是采用了传统的白线穿孔打结方式。
每翻看一份,都要小心翼翼地还原,以免弄乱。
这样一来,必然耗费大量时间。即便他们人多势众,一人处理一些,也至少要忙到明天才能完成。更何况,有的文件夹里报告内容繁多,即便是简单浏览也需要不少时间。
然而,当他们如此轻易地拿到公开密钥时,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有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个公开密钥真的是对的吗?会不会是其他系统的?放在内网里能用吗?”
“是啊,万一要是错了,那可就白忙活了。这可是几年前的档案啊,难道他们现在还在用这个密钥?”另一个人也附和道。
“不,恰恰是因为它是几年前的,时间才对得上。如果是今年或去年的档案,那才不对劲呢。这个内网又不是这两年才构建的!”王所长解释道。
“这样说的话,那个人提出的有关环的理念也是几年前的,刚好这种加密方式也在他的研究范围内。从时间上来看,确实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有人分析道。
“没错,因为是几年前的档案,反而更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众人经过一番讨论后,渐渐觉得这个公开密钥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他们也别无他法去获取这个公开密钥。在没有尝试过之前,他们只能选择相信。至少在目前看来,并没有直接否定它的理由。
王所长也是这么想的,他进一步解释道:“虽然那份档案不是直接关于密钥的任务,但其中涉及到的破译要求与霓虹国的官方通讯有关。这个密钥很可能是当时破译过程中用到的。”
“好吧,就算它是真的,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人密钥的问题。那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所长适时地将话题引回了个人密钥这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上。
“一般来说,密钥定期变化的话,周期是多久?是一个月还是一年?”有人问道。
“我们国家是三个月一变,有些国家可能几年都不变。但综合来看,一般至少半年内会变一次。”另一个人回答道。
“像霓虹国这种通讯技术发达的,变化应该会更快吧?估计最多三个月换一次……”又有人猜测道。
“可是,如果完全是机械生成的话,这个方法感觉也不是很靠谱啊。万一有人专门研究出对应的破译机器怎么办?”有人提出了担忧。
“确实,机器加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为加密才是难以猜测的。个人完全可以根据心情或者随处接触到的信息,联想到一种新的字符串。”所长点头表示赞同。
“是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机械加密的不断发展,破译机器也在不断进步,甚至有可能更胜一筹。”有人感叹道。
“那么,如果是人工加密的话,几个月前的个人密钥会和什么有关呢?比如霓虹国近期发生的事情?”有人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众人开始沉思起来。要说霓虹国近期发生了什么大事,无非就是议会的召开以及之前落败的海战。
这两件事几乎可以说是哄动整个霓虹国上下的大事,即便是与世无争的人也很难不知道。
在现代社会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里,人们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一睁眼就能轻易获取到外界的所有重大事件。尤其是这种轰动全国的消息,无论是电视台、广播、报纸还是手机推送,都会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即便是不主动接触这些信息,身边的同事或朋友也会提及一二,想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密码是在前段时间设置的,那么设置的人很有可能会将脑海里印象比较深刻的信息整理归纳为一串字符。这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人的大脑构造以及记忆力处理相关信息的过程共同决定了这一特性。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你手上拿着笔写作业时,一边写一边听八卦或者看电视。写着写着就不知不觉地将听到的内容记了下来。
作为国家公务人员,他们必然比普通人更加了解那些大事件,甚至还要撰写相关的报告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这个流程在哪个国家都是相通的,谁也逃不掉。
而作为设置密码的通讯技术人员,他们更不可能毫无根据地随便瞎写。尤其是这种重要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将脑海里心心念念的大事与密码设置联系起来。
“这么说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将那两件大事转换为代码!也就是通讯技术人员最习惯的那些字符!”小周突然兴奋地尖叫起来。不仅是他,其他人心中也隐隐有了一丝头绪。
如果是普通人将大事件转换为密码,可能会根据拼写的缩写以及日期进行组合。但这样的排列组合方式并不固定,很难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