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进入焦灼状态。
吕布、张辽被曹军五员大将分别缠住,其余守城士兵也纷纷各自为战,勘勘守住城墙一线。而曹军士兵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来,一时间,曹军大占上风。
此时,曹操和戏志才正在城外不远处一高坡,遥观城中战况。
瞅着自己军队大占上风,眼看即将攻陷城池,曹操不禁大为得意,看着前方抚须微笑。
戏志才松了口气,道:&ldo;这吕布也真是骁勇,居然硬抗我大军如此之久。&rdo;
一提吕布,曹操不由产生了一丝占有感,眼前闪现出那天神般威武的身影,深吸一口气,自言自语喃喃道:&ldo;吕奉先,怎不能为我所用。&rdo;
戏志才突然想到了什么,皱眉道:&ldo;真奇怪,那萧言大军为何迟迟未至?难道真的就只派了这一支孤军前来徐州救援?&rdo;
眼看胜券在握,曹操心情打好,豪迈地笑道:&ldo;萧子鸿太狂妄了,真以为自己能够分兵南北同时作战吗?这徐州一地,我是要定了!&rdo;
戏志才正待说话,突然震天响声从徐州城方向传来,二人骇然瞧去,只见徐州城北门方向火光冲天,浓烟像乌云般朝他们卷了过来,马蹄声、呐喊声、嘶杀声阵阵响起,心想难道是萧言援兵到了?
此时,在城楼上,吕布尽管神勇无敌,以一己之力挡住曹军四员大将,短时间里不分胜负,但时间一久亦有些不支,边战边退,形势有些不妙。
张辽那边对战夏侯渊已经逐渐占据了上风,一见吕布有些疲于招架,忙奋力逼退夏侯渊,冲上前去,挡下曹仁、曹洪的攻击。
吕布得张辽援手,精神大振,手中画戟扫出无边戟影,如疾风暴雨般攻向对手,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立时挽回了颓势。
一旁夏侯渊复稍踹了口气,又冲入过来,顷刻间,七人战成一团。刀枪画戟满天飞舞,劲气四射,周围士兵根本冲不进来。双方又形成僵持不下的局面,谁都奈何不了谁。
忽闻北门响声大作,烟雾冲天。众人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手下也放慢了起来。
吕布挡开许褚攻来的一刀,凝望向北门望去,只见大片区域烟雾弥漫,喘息着对身旁张辽道:&ldo;文远,北门有异动。难道是曹军突破了?&rdo;
话犹未己,无数人马从浓烟处狂冲而出,冲上城头,一时间铺天盖地的旗帜飞扬,上面是个大大的&ldo;萧&rdo;字。
领头者乃一员锦袍小将,手中一杆银枪如毒龙翻卷,挡者披靡,无数士兵追随他身后,均是勇不可挡,瞬间将城上的曹军士兵一清而空,转眼杀至城楼。
张辽一见,欣喜若狂道:&ldo;子龙将军……,温侯,是主公的援军到了!那是子龙将军!&rdo;
二人顿时精神大振,加紧攻势,出招越发凶猛,将曹军五将逼得狼狈招架,节节后退。
第九十五章形势逆转
(第三章到!呵呵,此章之后。情节将相当发展得比较怪异。欢迎朋友们支持。沧海抓紧码字了,有些赶不急。)
徐州遭受曹军连续多日围攻,已岌岌可危了。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萧言援兵及时感到。
话说自平定幽州,袁绍败亡后,萧言担心徐州局势,遂亲率五万精兵,连夜兼程,赶赴徐州城救援。
待来到徐州北门外,只见双方正在苦战,曹军已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眼看即将攻陷城池。萧军不作停顿,猛虎下山般冲入北门,围剿起攻入城内的曹军士兵。
一时间,曹军将士遭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死亡无数,哀嚎声充斥在徐州城上空。
战况顿时发生了逆转。
萧军士兵在歼灭了附近的曹军后,纷纷冲到城上,一时间,城上人头耸动,漫天旗帜飘扬,呐喊声大作。
远处高坡上的曹操看到了这一切,神情复杂,有愤怒,有懊恼,有沮丧,有委屈,更多的则是不可置信,他根本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
眼看整座徐州城即将唾手可得,转眼间便落入了萧言之手,曹操内心一万个不情愿,刚才还占据绝对上风的自己,顷刻间被萧言打压了下去。
形势逼人,曹操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尽管恼恨,尽管憋屈,理智提醒曹操,此时不可再意气用事了,否则数万大军有覆没之危。在于戏志才简单的商量了几句后,即刻下令撤兵。
后阵充满哀怨号声响起,曹军士兵惶然后撤,逃命而去。
吕布、张辽这边的战斗也结束了。在曹军武将急急撤退后,二人再也支撑不住早已发颤的双腿,一屁股坐在地上,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相互看了一眼,大笑了起来,目光里包含的尽是庆幸。
这场战斗,好运站在了徐州这边,如果不是萧言援兵及时赶到,或者晚来半个时辰,那结局可能就完全不同了,世事总是如此的难以预料。
看到曹军仓皇撤逃,萧言并没有下令趁胜追击,因为他明白,自己并不想将曹操赶尽杀绝,放他一条生路,或许将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萧言缓缓地走上城楼最高处,看着城下蝼蚁般逃窜的曹军士兵,轻叹口气,目光遥望城外远处正用复杂眼光看向自己的曹操。
萧言继续凝视着远处的曹操,吐声道:&ldo;孟德兄,一路顺风!你我他日当有重聚之时!&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