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局长一再对z部对西部地区的人才支持表示感谢。
按照程序,吴运韬还安排人事部主任周燕玲向郑局长一行介绍了金超的情况,请他们看了金超的人事档案。
郑局长一行办妥了金超的事情,就向吴运韬辞行。吴运韬握住郑局长的手说:&ldo;郑局长,金超,就交给你了,还要请你多多关照。&rdo;
郑局长说:&ldo;客气了,你客气了。&rdo;
郑局长没在北京停留,就要带着金超的人事档案和z部提供的有关文件回k省去了。
金超打电话给苏北,诚恳地请求说,希望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领导帮他一个忙。苏北不好意思地说:&ldo;你是单位的领导,当然要听你的……&rdo;
金超简单说了一下他的事情。
苏北的反应是:对于金超来说,尽管这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相对于到东方印刷厂,仍然好一些。
如果金超是可以深入交谈的朋友,苏北会说到他的顾虑,会嘱咐金超很多事情‐‐‐他自认为对k省,对洛泉地区官场上的事情是略知一二的。金超不是这样的朋友。生活的悲剧就在于,总是有什么东西使本应当成为朋友的人无法成为朋友,所以,那些很想说的话就不能说。
&ldo;金超,&rdo;苏北吃力地说,&ldo;你肯定经过周密考虑了,我不能说什么。到那边,希望你小心……&rdo;
金超不想听苏北说下去,他打断了苏北,直截了当地说,想请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全体领导都到机场为郑局长送行。
苏北知道了金超的意图,热烈赞同。
结果,郑局长走的那天,气氛相当热烈。苏北、夏昕、陈怡、沈然、韩思成等人做了很好的配合,簇拥着金超在一起谈笑风生。
郑局长鲜明地感觉到金超在这些人中的威信,感觉到金超带出了一个多么融洽和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
在安检通道尽头回过身告别的时候,郑局长又注意地看了一眼金超,心里想:&ldo;小伙子的前途不可限量。&rdo;
郑局长离开北京的第二天上午,吴运韬带着z部人事部主任周燕玲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宣布苏北等人的任命文件。
经过调整以后的领导班子是这样的:主任:吴运韬;常务副主任:苏北;党委书记兼副主任:陈怡;副主任:夏昕、石振国。
这实际上已经是晾凉了的消息‐‐‐金超已经连续五天没到单位来上班了,因为文件没有宣布,苏北还不能接管金超的职责,日常工作就由陈怡负责,但是,有些事情责任重大,陈怡不敢签字,问苏北,苏北说,先放一放。到吴运韬来宣布文件的时候,这些放下来的事情已经堆积如山。
在三楼会议室,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全体职工再一次聆听领导班子的变动,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热情,但是,精明的人仍然在留心蛛丝马迹。有人注意到吴运韬不像三年前宣布金超任命文件的时候那样富有激情,他说了很多支持和鼓励新领导班子工作的话,但是所有的话都是事务性的,他也没特别说到苏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4)
头一次和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社员工见面的副主任石振国,是一个皮肤黧黑的中年人,坐在主席台上,好像非常有兴趣地含着笑意睃巡着台下的人。吴运韬介绍他的时候,用上了所有能够使用的夸赞词汇,因此他的感觉很好。表态发言的时候,说一定在&ldo;吴运韬主任&rdo;领导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苏北也做了表态发言,大家都注意到他面容疲惫,但是他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
在过去的五天里,他和夏昕进行了深入沟通。夏昕重申以往一再坚持并得到苏北支持的观点,认为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必须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出一条新路。苏北赞同夏昕的看法,他们对于未来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也大体相同。苏北对大家说,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每一个员工都是这个单位的主人,我们期待大家关心它,爱护它,发展它。他没有说具体的编辑事务。
掌声是从被尊重中得来的‐‐‐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员工渴望被尊重,然后才是发展。苏北为此而感动,他爱着他们,强烈地渴望为他们做事情,做很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身上涌动着一种创造的激情。自从把《西北文学》主编的位置交给费黧,离开k省回到北京以后,他沉湎于自己的内心生活和精神创造,几乎远离了公众事务,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激情了。
从这一天开始,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进入到了苏北时代。
金超把房子租给了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的山东人,让于海文帮助他料理走后的一切事情。一个月以后,金超正式签署了洛泉地区行署邮寄过来的聘任合同。
拿到文件,金超完全没有兴奋的感觉。如果把这个东西比喻为父亲劳作一年以后拿到的收获,那么,他为此付出十二年时光,值得还是不值得?如果把它看成通向未来的通行证,那么,这个小小的通行证能不能为他提供一种保证?如果它是脚下开始的路,那么,这条路是否坚实?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等候他?他不知道。
这是他目前能够做出的最切实的选择,其他的一切都交给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