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帝国的黎明纪录片 > 章 153 忽弃贾生才2(第1页)

章 153 忽弃贾生才2(第1页)

邓素从堆积如山的文书中抬起头,他的眼中布满血丝。

“邓大人,河北又催粮饷了,可是。。。。。。兵部确实是没粮了啊。”

刘端阴着脸地秉道,在他旁边站在户部尚书寇敏中,兵部职方司郎中刘鹤鸣,工部侍郎张英等人,吏部侍郎王务观,礼部司郎中程子由,邸报司郎中王梦得等大臣,如众星拱月一般将围坐在邓素左右。邓素为相以来,并没有动摇尚书等大臣的位子,然而,不知不觉间,他所亲近信任的同党臣僚已登上了侍郎等各部高位。以雷霆之势处置了曹固的叛乱之后,曹家为了保住曹固,竟擅自断了漕运要挟朝廷,后来,在参知政事陆云孙的斡旋之下,邓素免了曹固的死罪,但将他囚禁在鄂州。除此以外,又大力提拔王贵等鄂州驻屯的火器营将领,亦让鄂州的地位巩固了不少。然而,因为曹家叛乱之故,河北战事竟然一直拖延了下来,大宋朝野上下这个冬天收复幽州的愿望落空了。物议汹汹,朝廷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压力。

“扬州,扬州证信堂的河北券发出去了吗?”

“尚未,”户部尚书寇敏中忧虑道,“扬州市面忽然大跌,商人都只愿意卖,不愿意买。”

“唉,都是关西朝廷强扣下了我们西南海上商船所致。”他顿了一顿,不待邓素追问,沉着脸禀道,“各州县亦坚持不肯再增加赋税,北伐迁延日久,每日耗费粮饷以十万贯计,礼部学正那边颇有微词。。。。。。”寇敏中摇了摇头,叹道,“汴梁的粮草仓已经快空了,漕船还在扬州等着,本官也曾让陆参政前去淮南淮北的学正相商,州县府库若有粮草,先赊借一些出来,可是,反而被陆参政训斥了一通。”陆云孙以参知政事兼礼部尚书,在清流中辈分也比邓素等人要高得多,结果礼部非但不劝说州县,寇敏中反而被陆云孙斥责一通。

“此事缘起夏国强征我朝民船,形同劫掠,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兵部侍郎刘端愤然道,“西南海水师大多数都是我堂堂大宋子民,却听从夏国朝廷之命,反手强征我大宋的民船,简直形同叛乱,水师大都督赵行德居心叵测,罪不容诛。”刘端啪地一拍桌子,站在旁边的职方司郎中张慕兰脸色阴沉道,“正值北伐紧要时候,夏国突然出这么一招才是居心叵测。”

“是啊,现在想来,和夏国联合建立起这支水师,不啻与虎谋皮。”

寇敏中随口感慨了一声,让邓素的心情更加糟糕,内心并不赞同,还腹诽不已。

难怪此人去劝陆云孙,反倒被陆云孙斥责一通。当初宋国和夏国联合建立水师,一是大食海寇猖獗的形势所迫,二是夏国要挟,中间还涉及归还襄阳半城,释放赵行德重新出山等等讨价还价。如今时过境迁,寇敏中一个大臣再来空发议论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和学正当中裁撤水师的呼声相应。不管西南海水师的官兵是不是大多为宋人,宋国一旦真正裁撤水师的话,必然被夏国顺势接手过去,而以大食海寇为祸沿海州县之烈来看,水师若落入关西的掌中,宋国等若腹背受敌,形势将恶劣无比。

“外有强敌,诸将跋扈,内有掣肘,这时局可真是艰难啊。”

“粮草吃紧,也不能全怪兵部和户部。”

刘端站起身来,对邓素和众大臣道:“东京留守司自从收复河中府以后就一直逗挠不进。”

“兵法有云,食敌一石,当吾二十石。辽军退守幽州后,我们原来还打算让北伐诸将因粮于敌,就地征集一些军需,孰料不但没有成效,反而将大军的军粮拿出去赈济了不少,前面一直往后面报捷,可是输送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重了,唉!外面物议汹汹,说岳飞与张宪等将有意效法赵行德,故意在河北拥兵自重,所以才故意拖延战事,朝廷若纵容下去,只怕将来尾大不掉。如今北方折将两家据有河东,赵行德旧部强占河北,再加上岳家,北方三镇,任意一家都拥兵十数万,还有曹韩刘驻屯大军,形势之恶劣堪比唐末割据之时了。”

“从速进兵之事,”寇敏中问道,“难道兵部就没催促么?”

“怎么没催促?”刘端将双手一摊,无可奈何道,“三催四请,邓相公的钧旨都下了好几道,可是,东京留守司就是一动不动。不光是岳飞,坐镇汴梁的曹良史也不替朝廷着想,和统兵的岳飞异口同声,只道天寒地冻,河道干枯,最利辽国骑兵奔驰,大军劳师远征,河北又饥民遍地,到处乏粮,所以持重用兵,打算拖到春暖之后,还要粮草充足,再出兵收复幽州。殊不知天下财赋已尽数供给汴梁,兵部和户部,整个朝廷都在替在他们承担着压力,别的我不怕,只怕这压力再多一分,战事再拖延一段日子,不但兵部户部,整个朝廷就要被要压垮了。难道钱粮是变得出来的吗?莫说增加赋税,连从前摊牌到州县那些,已经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了。”他叹了口气,曹迪作乱,北伐进展迟缓,本是前后相继的两件事,加起来却沉重地打击了朝廷的声望,刘端是邓素登相位以后拔擢起来的兵部侍郎,自然忧心如焚。

“所以说,”他摇了摇头吗,叹道,“果真要攘外必先安内吗?”

“刘大人慎言。”寇敏中沉声道,他看了看左右同僚,心中暗自摇头。

这些人皆是邓素上位之后一手简拔的大臣,亦与邓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外人谓之曰相公“小朝廷”。然而,寇敏中这户部尚书却是学正单独推举出来的,当初即意在制衡权相。邓素虽然对寇敏中多加尊重,但寇敏中偶尔置身这“小朝廷”之间,感觉还有有些不太舒服。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要强行遥制,是谓乱军引胜。!”

寇敏中沉声道,他的态度俨然与几位侍郎、郎中完全不同。

邓素抬眼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其他人,沉吟了片刻,断然道:“既然如此,那户部再与扬州证信堂商量一下,为了筹措粮饷,有没有法子以河北的田地作抵押,再发三千万贯河北券,兵部也与东京留守司商量,请岳帅从速进兵,”他叹了口气,沉声道,“北伐之事是攘外,说到安内,各州县廪生甄别之事,邸报司和礼部司当下要大力推动。”邓素看了一眼寇敏中,并没有在意他还不算是“自己人”,又多说了一句,“天下州学廪生推举学正,州牧,学正推举丞相、户部,所谓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落到根子上,一个是清议,一个是推举,而这两者的中坚,便是州县学廪生,抓住了根子,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下官明白。”礼部司郎中程子由,邸报司郎中王梦得异口同声道。

寇敏中将目光转向窗外。礼部甄别廪生,乃是大宋朝野仅次于北伐的另一件大事,在礼部,在各州县学,影响甚至还超过了北伐,邓素试图以甄别廪生的方法来控制各地的州县学,进而巩固朝廷的权威,然而,此举涉及到的人和利益太多太多,底下更交织着各州县内部的争权夺利。寇敏中本人对此并不以为然,以他户部尚书的身份,自己也不愿卷入到漩涡中去。

窗外的游廊高高挑着灯笼,照着数枝寒梅在北方中摇摇晃晃,梅花上的白雪颤颤巍巍,寇敏中等人过相府议事之时,天上才开始纷纷扬扬下起细沙一般的小雪,不知何时,庭院中、街道上已经被雪覆满,举目望去,天地一片素白。雪天极冷,鄂州大街小巷的行人稀少,商贩也都早早收了摊子,一顶用厚厚的毡毯盖住的轿子匆匆经过,轿夫在一座深宅大院的墙外停下轿子,这是大宋举足轻重的第二人,参知政事,礼部尚书陆云孙陆相公在鄂州的府邸。

随从将名帖递给门子,很快就出来一位仆人,将这位嘉宾从东侧小门引进去了。

陆府后院的书房里已经聚了五六位,这些都是与陆相公交好文人雅士,这次他们约好了一起过来,却不知是吟诗作对,而是别有怀抱。外面是漫天的大雪,书房中却温暖如春,紫铜炉子的炭火烧得通红,一位中年士绅一边擦着汗,一边叹息道:“陆相公,朝廷收复河北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将河北的田地许给军中的兵将,乃至在证信堂公然发售,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要知道,无论河南河北,这些田地都不是无主的。契丹侵入中原,咱们这些北人不愿做异族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这才舍弃家园流亡南下,谁想到朝廷北伐,竟会是这个结果呢?这不就是明抢吗?朝廷此举与劫掠成性的辽寇何异,真真是寒了我等北人之心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