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自己的马弹着马头琴来到征兵工作站??
&ldo;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rdo;
那首激励着万千太行儿女的战歌,在新中国第一次对外战争
中,又激励着百万中华优秀儿女慷慨高歌奔向异国他乡的浴血战
场,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还有老太太带着全部
子女走进征兵站??
经历过抓壮丁那个年代的人们一定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除了参军,祖国人民还组织了大量的支前队伍参战。
整个战争期间,东北地区农民参加过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
等战地勤务工作的就有60多万人;全国铁路系统有80以上的员
工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中华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和红十字会共组织
了6000余名医务人员赴朝服务??
他们跨过了鸭绿江,是没有志愿军名义的&ldo;志愿军&rdo;。
青年知识分子们也积极参军参干。
年届古稀的民族资本家吴蕴初的独生女儿吴志运决心参加军
干校,曾在封建买办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下来的吴蕴初
老人复信予以热情赞许:
&ldo;吾垂暮之年,只有你一个女儿,自不愿与你分离。但是你为
祖国为人民愿意献身祖国,并预备流尽最后一滴血,这行动和精神
是伟大的,吾岂能以舐犊之爱忘却了保家卫国之义。&rdo;
战争期间,报名参加军干校的知识青年达到58万多人。
最让人动情的是这个贫弱国家人民的捐款运动。
战争进行到关键时期的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
总会向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
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在一
切方面都能完全压倒敌人,困难的只是我们的飞机大炮
等武器还不够多。为了使我们英勇善战的志愿军,能够
以更小的牺牲,消灭更多的敌人,早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我们必须迅速以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反
坦克炮等武器供给前线。我们建议全国各界爱国同胞
们,不分男女老少,都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
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购置飞机、大炮等
武器,捐献给志愿军和解放军,来加强他们的威力,巩固
我们的国防。
为各界人民认捐的方便,抗美援朝总会对各项武器的折价作
了具体规定:
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