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西游释厄传视频解说 > 第七十回 朱元璋转圣 须菩提成佛(第2页)

第七十回 朱元璋转圣 须菩提成佛(第2页)

同年,方国珍投降。

1368年朱元璋建国号大明,建都南京。立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同年,明军攻克大都,标志着元朝灭亡。

在这年三月朱元璋命翰林学士朱升修《女诫》。“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观察历代宫闱,政由内出,无不酿成祸乱。内嬖惑人甚于鸩毒。唯有明之主,能防患于未然,昏庸之主,莫不为其惑”。

没过几天,朱元璋在奉天门与刘基论兵事。老朱言道,“克敌在兵,而制兵在将。兵无节制则将不任,任将非人则兵必败。两军相决死生成败之际,有精兵不如有良将。”刘基拍马屁道,“每见陛下筹划帷幄,未见得制胜,而能摧锋破敌,动若神明。才知任将在陛下。若将帅之利,不若是陛下妙算。陛下常不拘古法而取利,难能可贵。”朱元璋继续说道,“所谓兵,即谋。因敌制胜,切实出发,岂能泥于古法!朕尝亲当矢石,观战阵之事。开阉奇正,顷刻变化,犹风云无常,无暇虑古法,随机应变耳。”

又过了一个月,朱元璋警戒宦官,莫言及国事军事。只可使其供洒扫,给使令、传命令而已,绝不能令其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说是宦官之罪,但实在是君主宠信的结果。若使宦官不得预政、典兵,他们想为祸乱,也无隙可乘。

四个月后,老朱大谈用人之道,“用人之道,因材而授职。譬如良工之于木,小大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人也是如此。有大器而乏小能,或有小能,不足以当大事。如何授官任用,关键在于审察其宜。又如骅骝之材,能历险致远,若使攫兔,不如韩卢;铅刀之割,能破朽腐,若解全牛,必资利刃,因此,国家用人,当各因其材,不可一律。否则,人材不得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

年底,朱元璋劝诫功臣要居安思危,“起布衣,历战阵,十五六年,才得成功。朕今为天子,尔亦任荣显、居富贵,其中甘苦,各有体会。当四方豪杰并起,互相攻夺。朕提孤军应敌,屡陷危难,但我在每次出战之时,皆告诫将士勿妄杀,勿毁民居,此心简在上帝,才有今日。需思之,旧元之将帅,轻裘肥马,气焰赫赫。君臣不思祖宗创业之难,骄淫奢侈,只顾一身逸乐,不思生民疾苦。一旦天更其运,不但不能保其富贵,遂致丧身灭名。今天运历数在朕,何敢骄怠!常恐政事废缺,日慎一日。除犒赏将士、宴百官,享劳外使,未曾设宴为乐。尔亦须勤身守法,勿忘贫贱之时,勿为骄奢淫佚之事。这样便可身常荣,家常裕”。

大家知道,朱元璋后来大杀功臣,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老朱曾经给他们点过醒的。

朱元璋格外重视子女教育,专门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藏之其中,又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

1369年,朱元璋在鸡笼山设立功臣庙。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同年常遇春胜利回师途中病死(1330-1369年)。遇春字伯仁,安微怀远人,追封开平王。

令中书省臣编撰《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该录于1375年完成。

老朱重视全国文化教育,“为学之道,志不可满,量不可惬,意不可矜。志满则盈,量惬则骄,意矜则小。盈则损,骄则惰,小则卑陋。所以,圣人之学,以天为准;贤人之学,以圣为则。若局于小而苟于凡,岂能充广其学!”下诏命郡县并建学校。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生员四十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生员三十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师生月廪食米每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学官月俸,多少不等。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1370年,大封功臣,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郑国公等“六公”;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合计二十八人(是模仿了汉光武帝刘秀封了云台28将);汪广洋忠勤伯,刘基诚意伯(总的来说,刘基封伯爵还是公正客观的,毕竟投靠老朱比较晚是在1360年,而且还在元朝任过职,后世对此颇有异议,实乃出于主观偏爱)。

朱元璋再次告诫宦官严禁干涉朝政。

老朱否定神仙之术,长生为说。此是欺世之言,切不可信以为真。人如果能惩忿止欲,养以中和,自然可以延年益寿,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何必枯坐服药,以求不死呢!况世间根本没有不死之事,应该痛绝此念才是。

1371年,刘伯温退休,然不久无奈返回京师天子脚下。

朱元璋规定官吏贪赃八十贯钱,绞死示众,然后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1372年,明朝全国僧尼、道士、女冠共五万七千二百余人,全部免费发放度牒。自此时起,每三年一度(后来开始收费了,甚至在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年间,在王振的撺掇下,每年一次;后来朱祁钰给一度废止,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重新启动,最终定于1457年始每十年一度)。

罢免孟子的文庙配享资格,第二年又恢复。

1573年,富民沈万三被流放云南。

颁布《大明律》;裁并僧道寺观,府、州、县只存大寺观一所,合并僧徒,择有戒行的掌管,若请给度牒,必经考试合格者,方许给度牒。女子出家需要年满四十。

1374年,朱元璋注解《道德经》(额,是真的,老朱别看真实学问不大,不仅注解道德经,还写了周颠仙传的小说哩。但是在西游记里面老吴还是讽刺了至少两回,一个是西游记第二十一回,猴儿竟然不知道“李长庚”是太白金星的大名;第二个就是第八十七回,大圣竟然还以为“郡侯上官”是个官名哩,当地人告诉他其实是郡侯的姓氏为上官)。

1375年,增祀鸡笼山功臣庙一百八人(说明老朱其实对功臣还是不错的,至少在这个时候)。

刘伯温去世,曾给朱元璋上《时务十八策》。

“空印案”爆发。

1377年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

1378年不拘资格选用人才为官。

1379年,汪广洋贬广南,后赐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