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粟裕将分析及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刘陈邓和华东局后,毛泽东于次日复电认为:&ldo;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rdo;
淮海战役第一功臣(下)(6)
但同日,中央军委根据地下党所获取的杜聿明撤退计划,很快又给粟裕发来电报,指出杜聿明集团向东南方向逃跑的可能性最大,指令华东野战军&ldo;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rdo;。正指挥徐州以南阻击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负责人谭震林、王建安根据杜聿明的部署重点在东南面的情况,也认为他将向东南撤退。
收到电报后,粟裕颇费踌躇。他后来回忆说:&ldo;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报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rdo;。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确认,杜聿明集团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决心将华东野战军在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注意的重心放在西南方向。他认为,采取这样的部署,即使杜聿明集团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华东野战军部队也可以赶得上。
11月28日,蒋介石果然决定于11月30日撤出徐州,走粟裕判断的第三条道路,经永城到蒙城、阜阳地区,解救黄维之围。
当天,杜聿明自以为聪明地搞了一个小动作:全面发动佯攻以迷惑粟裕,当天晚上秘密撤出徐州。他对邱清泉等人得意地说:&ldo;预料这次迅速决定撤退的行动是成功的。依照平日作战的规律,每经过一次激烈的战役,至少有两个月以上的休整。我看只可能有一小部分部队留置在徐蚌地区,切断我军的补给线并牵制我军的行动,决不可能在吃掉黄百韬兵团以后,还未曾消化得了,就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兵贵神速,这次撤退的行动正钻在他们大战后的间隙中,达成预定的任务,以退为守,以救出黄维兵团为目的。&rdo;
11月30日晚上,杜聿明集团刚撤出徐州,粟裕便立即作出部署,予以追击、截击、围歼。到12月4日,将杜聿明的30万人马包围在河南省永城县陈官庄地区,并于3天后全歼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此前不久,从未与关内解放军交过手的杜聿明对华北&ldo;剿总&rdo;总司令傅作义说:&ldo;东北将近百万,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rdo;然而在东北战场,就杜聿明本人来说并非失败者。1945年10月25日开始,杜聿明率军连克山海关、四平、本溪、长春。到1946年6月,迫使&ldo;千里大撤退&rdo;,一直退过松花江。因&ldo;关内狼烟四起&rdo;,&ldo;蒋介石捉襟见肘,顿显兵力不足,原拟调往东北的军队被关内战场死死拖住了,东北联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4个月的休养生息时间。&rdo;可见杜聿明主动停下攻势,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联军&ldo;三下江南,四保临江&rdo;期间,杜聿明总兵力少于东北解放军,但依然能保持攻势,且损失少于解放军。1947年5月至6月的四平之战,他更是大出风头。不仅其部将陈明仁以少击多,保住了四平,而且杜聿明率军前往解围时,迫使再次撤退。直到杜聿明因病于1947年7月8日离开东北,由总参谋长陈诚接替其军事指挥之责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才逐渐不可收拾。辽沈战役尾期的1948年10月27日,蒋介石再次起用杜聿明,令其布置东北国民党军残部撤退。杜聿明面对的百万大军,以弱势兵力两次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成功地解救出营口与葫芦岛国民党军5万余人(其中部分国民党军被转运到淮海战场)。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在中原淮海战场,拥有30万劲旅的他却再也不能顺利施展故技,竟至被只有东北野战军一半兵力的华东野战军包围而无法动弹。也许到此时,他才感觉到关内的威力与统帅足智多谋的战略战术。粟裕后来谈到淮海战役敌方的指挥时,认为杜聿明这位国民党能将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因此在印缅以及东北战场出风头。他说:&ldo;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他在印缅作战时,有美国的供应,出过风头;在东北时,有火车、轮船、飞机源源供应。但这次被我们包围在永城地区,突不出,守不住,被我们全部歼灭。&rdo;
淮海战役第一功臣(下)(7)
中原野战军自11月25日包围黄维兵团后,负责直接指挥作战的刘、陈、邓乐观地估计,3天就可以全歼黄维兵团。粟裕则认为,黄维兵团被合围以后,我军难于以野战手段迅速达成全歼,势将转入以近迫作业为主的阵地攻坚战。黄维兵团比黄百韬兵团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3天消灭它是不可能的。果然,中原野战军部队由运动战转为攻坚战,一时不能适应,伤亡较大,5天以来进展依然缓慢。
12月1日,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的刘伯承、陈毅、首次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粟裕接通电话后,陈毅即请教攻打黄维兵团办法。粟裕详细介绍了近迫作业的战法。此后,刘伯承、陈毅、决定,&ldo;立即使用华野之7纵、13纵(预备队)加入进攻,其战法仍采用碾庄经验&rdo;。华东野战军13纵司令员周志坚后来在其1994年6月出版的《峥嵘岁月:周志坚》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