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还在这呢,直接转身就进去了?
等我找你的破绽!
戏志才深吸一口气,怀着挑剔的心思,打开了卷宗。
一打开马上就惊叹了,“这字真丑。”
荀彧笑着对曹操道:“奉孝信里明言了,他这弟弟不善书法,因小时不愿练。”
“光练武了。”
这个光练武,让站在不远处的曹仁听得一愣一愣的,怪不得。
这小子身手这么敏捷,力气又大得惊人,这分明是个猛将嘛,在这当什么军师?
字这么难看,到军中去做将军不行吗?
不知道怎么想的。
“嗯,文武双全,好事情。”
曹操夸赞了一句,同时心里嘀咕了起来,就是这个性格有点骇人。
我都有点不太敢惹。
……
不多时,戏志才看着书简,忽然间眉头紧皱,嘀咕道:“他凭什么确信,这些降卒愿意如此?”
“他们聚众为贼,在山林之中为王,打杀抢掠惯了,难道令他们去种地,会心甘情愿?”
“志才,”曹操忽然笑着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沉声道:“他们本身就是农民,造反实属无奈。”
“如今若是有政令下,
可以让其吃得饱饭,如何不会感恩!?”
他说完这话,立刻背起了手,缓慢踱步,意味深长的说道:“你知道,我最喜欢这策论之中的哪一点吗?”
戏志才和荀彧对视一眼,低下头去深鞠一躬,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曹操哼哼一笑,道:“希望。”
“他给了这些降卒希望,给了流民,百姓希望,只要肯干,便可有收成。”
“我相信,此政令下,今年秋收定然是个大丰收。”
此言一出。
想要再反驳的人,也都明白了曹操所言。
这策论乃是以民为本,不光可以得粮食,安置流民,甚至还能赚名望。
面面俱到,几乎该考虑的全都考虑了。
不得不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妙策。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本就是曹操在数月之后,和毛玠、枣邸商议三天三夜出来的策论。
现在郭誉提前写出来,他怎么可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