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血荐中华免费全文阅读 > 第166章(第1页)

第166章(第1页)

翁同龢发自内心的称赞,让光绪也禁不住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有些得意。不过,马上他的神色又黯然下来,大清的国势真的是江河日下,《马关条约》的伤痛还没有抚平,俄国又来趁火打劫。恨恨地骂了一声&ldo;无耻之极&rdo;,光绪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在御案前慢慢走了两圈之后,才将又有些激动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轻轻叹了一口气,光绪泄气地说道:&ldo;甲午新败,国势日蹙,大清现在还有说&lso;不&rso;的资本吗?既然已经都开了那么多的商埠,又何必在乎多开这一两个。回头,让军机处议一议吧!&rdo;

皇上哀痛沉重的样子,令翁同龢心中也非常难受,大清真的只能这样任人欺凌宰割吗?如果多几个像冯华这样有勇有谋的人,国势何至于如此啊!想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忍不住开口说道:&ldo;皇上,臣以为陛下刚才提到的建&lso;经济特区&rso;,将对外开埠通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的设想或许就可以用在这件事上。咱们如果将旅顺、大连设为&lso;经济特区&rso;,应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rdo;

翁同龢的建议,光绪不是没有想过,可东北乃是大清的&ldo;龙兴之地&rdo;,在旅顺、大连设立&ldo;经济特区&rdo;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又琢磨了一会儿,光绪犹豫着说道:&ldo;师傅的这个想法,朕刚才也考虑过。要说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法子,但唯一可虑之处就是怕太后和诸位大臣不会同意。&rdo;

&ldo;皇上有些过虑了,这件事反对者肯定是大有其人。不过,太后到不一定会反对,皇上没感觉到近一个阶段,太后对变法一事也很是上心吗?&rdo;老谋深算的翁同龢有条不紊地为皇上一一剖析着。

稍微沉吟了一下,光绪若有所思地说道:&ldo;太后近来确实对变法很热心,据说对冯华的这份儿变法方策更是反复看了好几遍。听说,太后还打算诏令各督抚也对《变法自强疏》的利弊得失进行奏对。看来,太后对冯华也是非常重视啊!&rdo;

皇上内里的意思翁同龢心中很明白,冯华此次进京行事极为低调,既没对哪一方表现得特别亲近,也没对任何一方予以冷落,颇让人有些摸不清他的意图。如果贸然加以栽培,将来很有可能会给己方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麻烦。

仔细地考虑了一番,翁同龢谨慎地对道:&ldo;皇上,臣观冯华此人虽然心机深沉,但为人却尚可称得上光明磊落。他此次进京,尽管是两面逢圆,对所有的军机大臣和各部院长官都一无例外进行了礼数极为周到地拜会,但是从他对微臣几番推心置腹的情形看,他对皇上还是相当忠心的,他所谋划的那些事情也都是站在皇上的角度予以考虑的。再从其提出的&lso;调和两宫,循序渐进&rso;的变法方策看,他的这些行动,也应该都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的。另外,刘坤一、吴大澂两人与臣关系非浅,他们所大力举荐的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微臣认为对于冯华这样智勇兼备的人才,我们还是应当不遗余力地将其争取过来。&rdo;

翁同龢这番透彻入理的分析,打消了光绪心中产生的那一点儿疑虑。他点了点头,决然地说道:&ldo;好吧!明天军机议事的时候,师傅借着俄国人要求在旅顺、大连增开通商口岸的事由,将在此建立&lso;经济特区&rso;的设想提一下。如果实在争执不下,不妨就报到太后那里做最后的定夺。只要能一雪前耻,让大清中兴,朕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走下去。&rdo;

第二天的军机议事果然争执的非常厉害,尽管每一个人都认为在旅顺、大连设立&lso;经济特区&rso;既可以给俄国人的无理要求一个说法,又可以对即将开始的经济改革进行尝试,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是对祖宗规矩不可变的执着以及对&ldo;经济特区&rdo;这个新生事物的无知,让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和刚毅几人反对得异常坚决。而作为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奕訢以及历来与翁同龢、李鸿藻唱反调的孙毓汶、徐用仪虽然没有反对,但也因此问题过于敏感,明显存在着一些疑虑和顾忌。最后,在几经争执不果的情况下,众人只得按翁同龢的提议奏请太后进行定夺。

军机议事散去之后,翁同龢又处理了一些日常事务,然后便派人去传召早已守候在宫外多时的冯华。冯华进京十余日,终于在毓庆宫上书房见到了此次京师之行迟迟未能见到的主角‐‐光绪皇帝。

光绪给冯华的印象完全不同于慈禧,少了一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却多了几分亲近与自然。他身材瘦削挺拔,本就白净的肤色由于身体虚弱而显得不是很健康。面带微笑稍显稚气的面容、清澈似水的褐色眼睛、满清宗室所特有的&ldo;隆准&rdo;式高高鼻梁以及刻画分明的下颌让光绪看起来别有一种迷人的魅力。由于不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接见,光绪今天穿的很随意。头上带着一顶绣有金色花纹的黑缎子围帽,帽顶上有一颗用丝带打就的结子;身上穿的是一件淡蓝色长袍,上面罩着一件直垂到脚尖的淡红色比甲;脚上穿的是一双黑缎做的&ldo;粉底朝靴&rdo;。

当翁同龢引着冯华走近毓庆宫书房时,光绪的心情不由得一阵激动:自从那日得到&ldo;青苔峪大捷&rdo;的消息以来,冯华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正是这个横空出世的神奇年轻人,让自己于穷途末路之时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也让自己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一次又一次,冯华带给自己的都是不尽的惊奇与希望,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把冯华和他的义勇军当作了大清国的中流砥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