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仍旧很谦恭地回答:&ldo;晚辈认为:其一,由皇上亲自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倭人的无耻行径,扩大对日舆论压力;其二,速召李中堂回国中止议和谈判,对日本决策者施加思想压力;其三,呼吁俄、德、法等国主持正义,给予日本政治压力;其四,加大对海城之敌的军事压力、做出针对山东方面日军的防范姿态。此四点宜快不宜迟,必须马上予以实施。&rdo;
在座诸人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听说,都知道冯华才思敏捷,见解非凡。可是听了冯华的这一番话,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还是太小看了这个年轻人:且不说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对&ldo;遇刺&rdo;一事有了如此清晰的认识,已不是自己等人所能企及的,就是他这种处理问题的坚决果断更是非有大将之材也万万不能做到。
惊讶和佩服之余,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认可,认为此四点建议皆属切实可行之议。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些人也确实拿不出什么较系统的意见来,冯华的想法就此很顺利的在这次会议上予以通过。
刘坤一对冯华提出的四点建议尤为欣赏。他一方面把冯华的建议写成奏折电告皇上,另一方面按照冯华的意见命令辽东清军各部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辽东日军的军事压力。
光绪皇帝接到刘坤一的电报后,丝毫也未作耽搁,立刻传召恭亲王奕訢和翁同龢二人速到瀛台涵元殿觐见。
恭亲王接到圣旨,换好官服匆匆乘马车赶到西华门外南长街西侧的西苑,下车后恰巧翁同龢的马车也刚刚赶到。二人见过礼后,一同踏上了连接中海与南海之间的那座石桥,一路快行把两位老人走得气喘吁吁。
涵元殿是一座两层的殿堂,在瀛台的西南面。涵元殿楼下除正厅之外,还有东西暖阁,是皇上读书和儒臣讲经的地方,遇有机密之事,皇上也会在这里召见臣下。
在西暖阁,奕訢和翁同龢把皇上递过来的刘坤一奏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待二人看过后,光绪方问道:&ldo;恭王爷和师傅怎样看?&rdo;
奕訢说道:&ldo;皇上,以老臣所见,冯华这个年轻人的头脑相当清楚,这四条都是可行之计,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不错的效果。岘庄手底下有如此人才,在辽东对日作战中,我国应当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rdo;
有恭亲王在,翁同龢当然不便抢奕訢的话头,也跟着附和说:&ldo;恭王爷所言极是,这几件计议确实都很妥当,应该尽快予以办理。&rdo;
当下,君臣三人详细商讨和拟定了皇上发表谈话的内容。
3月25日下午,大清帝国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和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的陪同下,约见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伦敦每日新闻报》、《中央新闻》等欧美国家驻北京的记者,发表了《强烈谴责日本暴徒刺杀清国头等全权议和大臣,呼吁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声明;同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訢会见了英国公使欧格讷、俄国公使喀西尼、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德国公使绅珂等各国驻北京使节,要求各国发挥影响约束日本的行为,并再次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国将动员全国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当天晚些时候,光绪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义,给李鸿章发去电报慰问伤势,指示其立即回国治疗休养;按照刘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军机大臣徐用仪、孙毓汶到俄、法、德三国使馆,分别拜会了三国公使。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上又让翁同龢草拟几条电谕:要求刘坤一从军事上对辽东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保证辽东四条奏章的顺利实现。同时,宣调原驻扎在山海关的广东连镇总兵方友升率兵三千赴山东,协助山东巡抚李秉衡加强黄河沿线的防守;调驻扎在莱州的原广西右江镇总兵夏辛酉,改任山东登州镇总兵驻守登州,就近监视威海日军的动向。
李鸿章身为中国使臣,竟在日本遇刺,实为国际外交史上罕见之事,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也大为不安,担心中国因此中断谈判,使欧美列强有机会借题发挥,插手其间。
此时,欧美列强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战争开始时俄国持观望态度;美国则纵容偏袒日本;英国初始推测战争的胜利可能属于中国,黄海战役后又默认了日本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如今各国不愿看到日本单独获取更大的利益,纷纷对中国表示支持,首先展开行动的是德国。
德国深恐战败的中国将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而强大的日本加上中国将会成为德国在东亚扩大影响的严重障碍。德国还顾虑日本割据中国领土的结果,将会招致英俄秘密安排,而把自己排斥在外,并影响他与中国的军火贸易。所以在绅珂会见了奕訢和徐用仪之后,德国政府首先向日本发出了照会,指出:中国已要求欧洲列强干涉,而日本对割让中国大陆上领土的要求尤其易于惹起纠纷,列强中某些国家已决定联合干预。相较之下,合理的解决对各方最为有利。但是德国的&ldo;劝告&rdo;并没有影响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在遭到日本政府的婉拒后,德国立即转而与英俄两国政府接洽。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便已成功的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因此中方代表团与中枢往来的电文,日本大本营皆一览无余。此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把一份已经破译了的北京发给中国使团的电报递到了首相伊藤博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