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血荐中华笔趣阁 > 第165章(第1页)

第165章(第1页)

谭嗣同和秋瑾俱是豪爽之人,他们非凡的才学和见识很快就令二人惺惺相惜起来,而冯华在度过了最初的不适之后,也逐渐放开了怀抱。听着秋瑾乘酒兴吟出的&ldo;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rdo;的诗句,冯华的情绪亦禁不住高涨起来:何必在乎她是何身份,能与谭嗣同、秋瑾做朋友此生当无憾已!

这一顿酒喝得其乐融融,几个人除了师中吉没喝多之外,都有些过量。当几人准备离开,谭嗣同询问秋瑾的住处时,秋瑾轻轻地笑了。又看了一眼冯华与师中吉后,她摇头说道:&ldo;复生兄不必多问了,如果有缘我们自会再次相见。今日就此作别,再会了!&rdo;言毕拱拱手,撑起伞转身走出了酒馆。

雨幕中,随着秋瑾的身影渐行渐远,隐隐约约传来了她&ldo;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rdo;的悲凉声音……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十二章君臣初相会

毓庆宫上书房中灯火通明,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但脸色依旧苍白、身体看起来还比较虚弱的光绪皇帝,正斜靠在龙椅上与自己的师傅翁同龢说着话。

&ldo;翁师傅,听说这几日朝中各大臣为冯华的那篇《变法自强疏》争论得很厉害,你给朕说说具体是怎么一回事?&rdo;最近一个时期都没有上朝的光绪向翁同龢问道。

尽管与光绪的关系极为亲密,可翁同龢依然恭谨地施了一礼,然后才答道:&ldo;回皇上,自前几日太后亲自颁下懿旨,着军机处及部院卿寺堂司各官对冯华的《变法自强疏》签注讨论以来,立刻就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诸大臣议论纷纭、各抒己见,纷纷上书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其中不乏有认为该策背离祖宗之法,实属大逆不道,进而予以痛骂者,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基本接受了冯华提出的&ls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so;的观点,认为此说对中学与西学的关系论述的颇为有理。&rdo;

听到这里,光绪插口说道:&ldo;朕也觉得冯华此说提的确实很有道理,颇能在心中引起一些共鸣。这个冯华真是有经天纬地之材,事事都出人意表,竟然被他想出&ls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so;这么一个说法来。翁师傅,朕的身体已经好多了,明天你就单独引见冯华来见朕,朕实在是有些等不及了。&rdo;一提到召见冯华,光绪又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苍白的脸上显现出了一抹淡淡的红晕。

看到皇上那副急不可耐的表情,翁同龢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皇上求贤若可的心情他亦深有同感。他何尝不是也渴望再见一见冯华,听听他对改革变法的看法,特别是&ldo;渡海援台作战&rdo;是否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充满爱怜地看了一眼皇上,翁同龢有些无奈地说道:&ldo;好吧!明日军机议事完毕后,臣即带冯华来觐见皇上。不过,皇上切记情绪一定不可过于激动,以免病情有所复发。&rdo;

轻轻地点点头,光绪又把话题转回到冯华的《变法自强疏》上来:&ldo;既然众人已基本认可&lso;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so;的观点,那朝中各大臣对冯华变法方策的置疑又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rdo;

&ldo;置疑最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很多人对冯华在《务本篇》中关于&lso;务本以保名教&rso;的论述颇有微辞,认为其中很多观点都论述的不够精辟准确,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牵强附会,未能真正说清楚&lso;名教纲常&rso;与&lso;西学&rso;之间的主次关系;其二对冯华建立&lso;经济特区&rso;的设想提出了疑问,认为其设想虽然可谓是稳妥之策,但全面放开各种政策非但不合祖宗之法,而且还会有荡众心、毁名教之虞。&rdo;翁同龢答道。

微微摇了摇头,光绪说道:&ldo;冯华归自西洋,自是于中学认识不深,他能有&lso;务本以保名教&rso;这样的见识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朝中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在这些问题上做文章;还有建立&lso;经济特区&rso;的设想,绝对可以说是奇思妙想。今《马关条约》已签,其中&lso;增开通商口岸、放开机器进口以及允许外国人在大清就地设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rso;的规定,实际上已经使我大清的国门向洋人洞开。你就是不设&lso;经济特区&rso;,又能挡得住洋人的东西进来吗?&lso;经济特区&rso;的设想不但能将对外开埠通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而且因为其区域有限、影响不大,即使有所不足亦可以及时就正、引以为戒,岂可因其微有瑕疵,就予以全盘否定。&rdo;

光绪这番极有见地的议论,令翁同龢既欣慰又惊讶。欣慰的是皇上真的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而且看问题也能从大处着眼,已经有了些英明圣主的气魄来;惊讶的是他对&lso;经济特区&rso;的作用竟然认识得如此深刻:&ldo;皇上实在是睿智圣明、深谋远虑。今日俄国公使喀西尼还专门向总理衙门提出抗议,称《马关条约》增开的商埠都在南方,对俄国来说是大大的不公平,要求增开旅顺、大连为通商口岸。如果大清不予同意,今后与各国再发生纠葛,俄国将不会进行帮助和调停。就如皇上所说,与其被迫增开商埠,还不如主动设立&lso;经济特区&rso;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