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史上最萧条时代
工人必须涨工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ldo;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do;时代。虽然这个体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毕竟在战后的十年维持了世界的稳定。而这稳定的十年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美国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
美国当时在位的总统是卡尔文&iddot;柯立芝,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ldo;柯立芝繁荣时期&rdo;。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和轿车,都在这一时期开始走进富人家庭。冰箱、洗衣机进入中国家庭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汽车进入中国普通家庭更晚,已经到了21世纪。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分美国人几十年前就过上了中国人现在的生活。
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美国人认为,这种繁荣将永远持续下去。他们并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实际上,从柯立芝总统到赫伯特&iddot;胡佛总统任内,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并没有奠定繁荣的坚实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种大规模生产技术的采用,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40以上。这样大规模生产产品,必然要求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购买能力要想提高,消费者得有钱,说白了就是要增加工资。但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增加。
在黄金时代的1929年,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计算过:如果一个家庭要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至少应该有2000美元的进项。但当时美国60以上的家庭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导致美国人当时的购买能力跟不上商品的产量。这就是美国后来发生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原因。
土豪一夜变穷光蛋
当时的人都看不到这一点,认为产量增加是好事,卖不出东西是因为推销员没本事,只要有一个好的推销员上门推销,什么都能卖出去。
土豪们更是大搞股票投机,甚至穷屌丝们也都在做投机买卖。资本家怂恿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顾客瞎买东西,让他们分期付款。由于经纪人到处放贷,股票市场基础又不稳,最后经济终于垮了。
这么一来,那些各地做推销的人也收不回来账,他们不管什么商品都赊给无力付款的人,因为大家觉得经济将永远繁荣下去,大家都有钱挣,等到大家还不起钱的时候,那就完了!
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大恐慌,全国上下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上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93年,距离1929年已经过去了30多年。
1893年以后,美国已经高度工业化了,要想把城市里过剩的人口赶回原籍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股票崩溃到1932年,也就是大萧条时期最惨的一年,美国的经济一直在螺旋式下降。
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物价是不能降的,于是销售量下降了。销售量一降,就只好解雇工人来降低商品的成本。这个工业部门的工人失业了,哪儿有钱去买别的工业部门的产品呢?随着各种产品的销售额越来越少,被解雇的工人越来越多,购买力全面萎缩。
工人一穷,农民也穷了,农民一穷回过头来又加深了工人的穷,谁也没有钱买对方的东西。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造成国内普遍生产过剩兼消费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一夜之间,经济大萧条搞得很多美国人变成了穷人。
变着法儿找工作
大家都觉得人穷丢脸,都遮遮掩掩,特别不想让街坊四邻知道。当然常常能瞒得过去,因为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不知道,就跟咱们今天住大楼,可能一辈子都和邻居说不上几句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