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处理好了庶务,莘菲就叫紫菱去带了妙姐儿过来,吩咐古嬷嬷按照与人牙子约好的,将小丫头们都带了来菡笑堂。
妙姐儿也很兴奋,&ldo;母亲,真的随我挑吗?&rdo;
&ldo;自然是真的,不过你要先看看母亲和嬷嬷们怎么挑的,想想什么样的丫头好,再细细挑。&rdo;莘菲笑着说道。
一时,日头正好,初秋的天气,天高云淡的,莘菲吩咐了人抬了把太师椅出来,自己坐了,再让人搬了圆凳过来,让妙姐儿坐在自己身边,古嬷嬷、紫菱、紫樱都在一边侍候着。
人牙子进来,先向莘菲行了礼,才按照古嬷嬷的吩咐,将小丫头们五人一组,一次传了两组进来。
小丫头们都穿这粗布衣裳,好在人牙子知道这是侯府里买丫头,不敢大意,事先都让丫头们洗了头洗了澡,好歹换了干净的衣裳,低头站在那里,也有那胆大的,觑着眼,四处瞄的。
莘菲示意古嬷嬷上前挑选,古嬷嬷应了,上前细细看了丫头们的手指甲,闻了闻丫头们身上的味道,先挑了三个立在一边,其余的都退了出去,然后再进来两组,就这么轮流几圈下来,古嬷嬷挑了十个丫头出来,十个丫头一字排开站好。
莘菲笑着对妙姐儿说道,&ldo;母亲让你先挑,你给自己房里挑上四个吧。&rdo;
妙姐儿早就按捺不住了,起身先向莘菲道了谢,才矜持地走到这些和她年纪差不多大小的丫头们面前,一个一个打量起来。瞧着她背着手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莘菲不禁嘴角露出笑意来。
妙姐儿仔细看了半晌,才挑了四个,给莘菲看,问道,&ldo;母亲,您看这几个可以吗?&rdo;
莘菲就是要树立起妙姐儿在丫头面前的威信,点点头,说道,&ldo;很好。你选得不错。&rdo;妙姐儿得到莘菲的肯定,小脸儿激动得泛红。
莘菲又说道,&ldo;你身边也没有得力的嬷嬷,先让母亲身边的古嬷嬷替你调教这几个丫头几天,你看如何?&rdo;
妙姐儿没想到母亲竟然用这种询问的语气问自己,感动地说道,&ldo;嗯,妙音都听母亲的。&rdo;
莘菲点点头,也不再挑了,将剩下的六个丫头里再去掉了两个,一共八个丫头交给古嬷嬷去调教,教规矩。
待和妙姐儿一起用了午膳,着人将妙姐儿送回春意堂,自己去了前院的厢房里看望紫书,前两日,紫书身体好转了许多,已经移回了自己房中,古嬷嬷也将顾大嫂接了来,照料着紫书。
莘菲进了紫书房里,顾大嫂正给紫书喂着水,见莘菲进来,忙给莘菲见礼,莘菲上前扶住顾大嫂往下拜的身子,&ldo;顾大嫂,快起来。咱们都是自家人了,用不着这些个虚礼了。&rdo;
躺在炕上的紫书挣扎着扶着顾大嫂的手,想要起身,莘菲连忙上前按住了她,&ldo;快别起来,好好躺着,别撕裂了伤口。&rdo;
紫书这才躺了下来,眼泪汪汪地看着莘菲,&ldo;夫人,您是不是不要奴婢了?&rdo;
莘菲惊讶地说道,&ldo;这是怎么话说的?我怎么会不要你呢?&rdo;
&ldo;夫人,您别瞒着奴婢了,奴婢听紫叶说了,您在买丫头,是不是不要奴婢了?&rdo;紫书怯怯地问道。
&ldo;哎,你这个傻丫头!&rdo;莘菲的眼睛也湿润了,&ldo;你是我从郡主府带出来的陪嫁丫头,还没把你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呢,怎么会不要你了呢?&rdo;
紫书听了,&ldo;真的吗?夫人,您没骗奴婢吧?&rdo;
一旁的顾大嫂也过来给莘菲跪了下来,&ldo;夫人的大恩大德奴婢们永远不敢忘!幸亏有夫人,要不咱们娘俩还不知道流落在哪呢。&rdo;
莘菲搀起顾大嫂,&ldo;你们说的是哪里话,我娘还多亏你照顾着,这边紫书也帮了我不少的忙,我早就说过了,咱们是一家人,永远都在一起的一家人!&rdo;
紫书被莘菲感动得眼泪直流,一会便打湿了睡着的枕头。莘菲拿了自己的帕子给紫书擦了泪,&ldo;傻丫头,快点好起来,我身边没了你不行,你还得帮我教几个新买的小丫头呢,这事你可是最拿手的不是?&rdo;
紫书使劲点头,&ldo;嗯,夫人放心。奴婢会很快好的,夫人,您让我娘回去吧,家里老夫人也要人照顾呢。&rdo;
&ldo;你不想和你娘多呆会吗?&rdo;莘菲问道。
&ldo;等奴婢身子好起来,反正也是可以经常去看娘的,还是让奴婢的娘回去照顾老夫人吧。&rdo;紫书坚持道。
顾大嫂也说,&ldo;夫人,书儿这丫头说的是。她身子也好起来了,奴婢在这也帮不上多大的忙,奴婢还是回府里去吧。&rdo;
见她母女二人如此坚持,莘菲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回身吩咐紫菱去准备了些药材带给韩张氏,又准备了些吃食、布匹什么的给顾大嫂带回去自用。让顾大嫂坐了侯府的马车回去。
回到正房,就有周士昭的小厮来报,说侯爷传回话来,说晚上会有贵客来府里,叫莘菲准备好酒席。莘菲应了,叫小厮回去传话给侯爷说知道了。
这边,莘菲赶紧准备起来,周士昭说是贵客,还特地通知自己,那说明这贵客的来头不小,而且肯定也是自己认识的。既如此,莘菲便和紫菱一起忙上了,先去厨房里点了几道精致的菜肴,想了想,又自己亲手下厨将南杏用开水烫去衣,党参、熟地黄、川贝母洗净,稍浸泡片刻,老鸭洗净斩件。然后与生姜一起放置瓦煲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慢慢煲着,叮嘱了厨娘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