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燕国迟早要亡,但太子丹为了报一己之私怨,而让燕国提前好几年而亡,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罪恶,是对国家的不忠。事实上,太子的老师鞠武就反对他去行刺。
当太子丹一行人把荆轲送出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命运已经被dood了。
正文第十一章四
樊於期这个人在史书上出现,似乎只是为了送上一个人头的。
荆轲临行前,跑到樊於期的宾馆,秘密地说:&ldo;将军您是秦国人,因得罪了秦王政,逃亡到燕国来。秦王政屠宰了您的父母宗族,可以说是够狠毒。而且还出了一千斤黄金的赏格,购求你的人头,将军难道不想报仇吗?&rdo;
樊於期仰天叹息,眼泪就像泉水一样冲了出来:&ldo;我每一念到此事,恨得骨髓都发痛。只是没招儿呢!&rdo;
荆轲说:&ldo;我倒有个主意,只是我不好启齿。&rdo;
&ldo;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只要能够报仇,就是要我的脑袋,我也乐意。你还有什么话说不出口呢?&rdo;
&ldo;咦,我说不出口的话,就是你刚才说的话呀!&rdo;
荆轲把自己行刺秦王政的计划对樊於期讲了:&ldo;只要我用您的人头获得秦王的信用,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向他的前胸,将军的大仇可报,燕国的积耻也可雪了。&rdo;
樊於期听罢,咬牙切齿说:&ldo;我天天盼的就是这样一件好事。我这颗头颅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你拿去吧!&rdo;说罢,拔出宝剑,猛砍自己的脖子。他希望先砍得彻底一点,待会儿荆轲弄断他颈椎的时候就容易些。樊於期是个带兵的将军,知道人的颈椎是很坚固的。
樊於期就这样自杀了。
他的人头像一颗炸弹,在地上瞪着荆轲。荆轲把这个炸弹装进匣子里,准备带上飞机。
古人论情谊:有白头如新,有倾盖如故,以形容两人有无缘分。荆轲与樊於期只说了三言两语,樊将军居然就割下头颅,毫不犹豫地交给荆轲,信任荆轲,可谓&ldo;倾盖如故&rdo;,很有缘分。这也是战国人的质朴。换了今人,恐怕让他掏出一块钱,他也不肯痛快掏的,遑论人头。
得到人头之后,荆轲并没有立刻出发,而是等待一个真正的刺客,此人武功高强,可以担任刺杀主力。但是这个人腿比较短,过了很久还没赶到燕国来。
燕太子丹等得不耐烦了,说:&ldo;韩、赵两国已经相继破灭了,日已尽矣,为之奈何。如果荆卿有反悔之意,那我就派秦舞阳一人去算了。&rdo;
荆轲这时候爆发出了一种间发性神经不正常,他大怒,对太子丹叱道:&ldo;大丈夫行事,有始有终。往而不返者,竖子也!&rdo;意思是,我要是去了秦国回不来,那是笨大侠,是王八蛋。&ldo;能去能返,不辱使命,才是大侠。我在这里拖延是为了等我的&lso;客&rso;,我俩一起去。现在太子以为我在故意拖延,那我就请辞决矣!&rdo;说完就要走。
看来,荆轲也有自己的&ldo;客&rdo;,也就是门生、门客的意思,比他低一级、依附他的人。而且此人武功高强。我们可以理解成,太子丹把任务承包给了荆轲,荆轲又分包给了他的武功高强的&ldo;客&rdo;。
如此说来,荆轲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项目经理的角色,而让自己武功高强的&ldo;客&rdo;作为临场的刺杀主力,负责执刃主攻。大约他也是自觉剑术不精吧。
我们相信,如果未来有这个得力的&ldo;刺杀助理&rdo;在场,荆轲与他在大殿上合力,杀掉一个秦王政可谓万无一失,当时大殿又没有别的人。所以荆轲等待自己的&ldo;客&rdo;,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这个人迟迟不到,太子丹又催促,荆轲竟然一时恼怒起来,情绪失控,说话很不客气,劈头盖脸地叱责太子,然后就愤然宣布不等了,立刻要走。
太子来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太子不明就里。你可以好好说啊,何必大闹呢?但是荆轲却一下子爆炸了,愤然仓促出行。这里边体现了荆轲与太子丹之间潜存已久的一股暗流和裂痕。
荆轲、太子丹这两人的结合,是一场错误的结合。太子丹选的,应该是秦舞阳这种老百姓出身的人,不思考形而上的问题,有赏金就基本够了。而荆轲是一个士人,所谓士人,是祖上带有一定的高贵血统,身上含有一点小资情调,生活破落在民间底层,但心志高昂仍然在洁白云霄的人。他在农贸市场里大哭就说明他心气很高。这样的人,最终是不适合去附于刺客者流,供一小撮王族势力所驱使卖命的。
荆轲之所以答应去做刺客,是命运一系列的偶然促成。首先田光觉得他素质可以,适合作杀手,于是以死逼他出马,他迫于江湖义气只得接受了。接着太子丹又做了大量收买豢养工作。如果荆轲最终有所后悔的话,那恐怕就是后悔接收了田光的以死相托,以及太子丹对他的利诱。随着时间的拉长,这种不快的心情越发深重。
荆轲临别那句&ldo;风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do;的绝唱里边,包含着对太子丹的消极反抗和不满情绪。这话里没有对胜利的承诺,没有说请组织上放心吧,等着听我的胜利喜讯吧,而只是说我这个壮士只能一去不还了,白向秋风寒水里送命罢了,带有无限自怜、自怨和怨恨的意思。
&ldo;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do;这句话,笼罩其间的全是不祥的阴影和对命运的感叹。荆轲与太子丹两人间的张力跃然纸上,裂痕非常表面化,这样的刺杀活动,临事数击不中,有辱使命,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