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这几天准备干嘛?”“看书,写论文,去实验室守结果,再备备课”,听上去毫无新意。临下车前,她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随身行李-将手机,电脑和ipad通通都委托梁知予保管;双肩包里只装了几件换洗衣服和必要的护肤品。轻装上阵并没有想象中轻松,反而每一步都充满了忐忑。她笑称有种斩断俗世的决绝感,一步三回头,心中对电子产品的不舍愈发明显。灵修中心位于深山之中,山上气温明显低了不少,姜莱裹紧身上的卫衣,一路上遇到好几个同行的人,大家默契地打了个招呼没再过多攀谈。等到了目的地,导师已经等候在门口双手合十和大家礼貌问好。他声音温润,轻声细语,一边交代注意事项一边带大家参观未来一周的起居之所。中心每日提供两餐且过午不食,晚上如果饿了可以吃水果充饥;灵修过程中不能阅读不能记笔记,每天可以和导师预约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除此之外全程禁言。宿舍面朝森林,老旧木窗边缘的木屑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指,周遭的环境过于原始,原始到姜莱想逃跑-单薄的床板,屋顶角落的蜘蛛网,水泥地上的裂缝和浮灰,还有小壁虎四处窜逃的身影。她深吸几口气,不断劝慰自己来都来了,心里却依然慌慌张张。掐头去尾不过刚和世界隔离不到半小时,她已经开始忍不住猜测外面正在发生什么;整个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好像被什么驱动着,燥得很。她没在房间里多耽搁,转身走到屋后的小树林,脚踩在松软的落叶上咔吱作响,天然氧吧给人焕然一新的清爽。身后偶有零星几个脚步声传来,又很快远离,姜莱没有回头打招呼,生怕忍不住找人聊天,破坏了灵修中心的规矩。依据导师的介绍,灵修中心推崇的是靠内观之法窥探内心。内观是古印度最古老的修行方法之一,用以洞察现实的真实本质。相传佛陀在35岁的时候通过这个方法成佛,此后余生,他一直致力于传授此法。而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的冥想方法衍生而出,真正的内观之法反而失传于印度,却意外被缅甸保留了下来。人类的眼耳口鼻是和外界事物产生联系的桥梁。一旦建立联系,人们往往会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有反应就会有欲望,欲望则会带来痛苦。学员们听得一知半解,“如果是好的反应呢?也会带来痛苦么?”导师笑了笑,“当然,比如你吃到好吃的很开心,这是好的反应;可如果你想再吃却吃不到,就会痛苦。”内观认为万物并非永恒,痛苦和快乐皆是过眼云烟,通过观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便可以达到一种平等安稳的心态。而未来七天,姜莱即将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净化过程”。根据项目安排表,前三天是呼吸训练,主要靠观察和专注呼吸来培养内心的平静,集中思绪。呼吸训练场地不定,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一处安静的角落或在自己的房间之中进行。姜莱有练习瑜伽的基础,对呼吸训练不算陌生。可当她真的身处深山之中与世隔绝,脑子反而嗡嗡作鸣一时半会停不下来。脑海中场景不断更迭变幻毫无规律,内心的嘈杂逐渐盖过了呼吸,姜莱几次三番不得要领,只能悻悻地逼着自己不断重启呼吸训练。开始的三天远比想象中过得艰难。当人彻底斩断和社会的联系,并没有意料中的如释重负,反而陷入一种神经质般的不安定和焦躁之中。姜莱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却在每一晚入睡前和清晨睁开眼的瞬间频频闪过放弃逃跑的念头。好几次她万念俱灰地想,如果不是梁知予开车送她来,而是她自己驾车,大概率会抵挡不住心魔的控制提前撤退。她反复摸着口袋,习惯性寻找手机;哪怕事先已经和家人朋友还有导师打了招呼,她依然不可自控地担心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这份不安定感如蚂蚁般啃咬着她的心智,每咬一下,就动摇一分,相当抓狂。时间在这里也变得巨慢无比,每一秒都拖拽着她的心神。姜莱总会早早上床,眼睁睁看窗外光线彻底消失,再合上眼,回顾这一日看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见到了几个活人。世界突然冷清的只剩她一人,难以排解的寂寞逼得她不得不和自己频繁对话。对话从简单的“饿不饿”,“渴不渴”这样的生理需求逐渐升级成“开心么”,“为什么难过”,“明明是一件小事为什么耿耿于怀了这么久”。很多问题注定无解,却也会在某一个瞬间意外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过去就过去了,没什么好多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