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德国侵略者原来自以为高加索各族人民会同情并支持他们,然而这种痴心梦想完全落空了。随着苏军部队在高加索防御中越战越强,在高加索境内敌占区的人民斗争也增强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苏军阻止敌人进攻,并为尔后发动大规模进攻创造了前提。
第四章转折
第一节进攻前的准备
1942年快要结束了,整个伟大卫国战争的防御阶段亦随告结束。
苏军在伏尔加河会战中赢得了辉煌的胜利。敌人22个师33万人在斯大林格勒陷入重围。
法西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歼,震撼了希特勒的军事机器。某些资产阶级政客和军事历史学家一再企图贬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作用。他们在其著作和演说中对斯大林格勒会战要么有意避而不谈,要么把它放到不足轻重的地位。例如,邱吉尔在1952年声称:&ldo;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阿拉曼会战和艾森豪威尔将军所部在北非登陆之前几乎是接连不断地挫折和失败……只是这两仗才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rdo;
但是,事实胜于诡辩,不说自明。在阿拉曼会战时对英军作战的德军和意军总共只有12个师,而当时在苏德战场上希特勒匪军却有226个师之多。如果连希特勒一些将领自已都承认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顶峰,那么这些谎言家还值得一驳么!如前希特勒德军韦斯特法尔将军,他在其&ldo;从阿拉曼到斯大林格勒&rdo;的一节中写道:&ldo;这几个星期,德国人不安地注视着东线的南方伏尔加河畔战事的进展,这时战局突变,致使后来酿成一场意义极大的灾难。&rdo;
前希特勒德军的另一个将军提伯尔斯克希是这样评价斯大林格勒会战意义的:&ldo;北非之战虽然在整个战争的范畴内占着比斯大林格勒会战更加显著的地位,但是,斯大林格勒的灾难却更加厉害地震撼了德国军队和德国国民,因为他们感到那里灾难对他们更为惨痛。在那里发生了自1806年以来还未经历过的类似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围困的军队全军覆没。&rdo;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胜利的消息,在法西斯德国引起一阵惊惶失措和混乱不安。如果在这样非常有利的军事和政治形势下开辟第二战场的话,则会大大地加速希特勒德国的崩溃。但是美国和英国是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的。更有甚者,他们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战事正酣时竟然大量削减根据租借法案对苏联的物资供应。
希特勒统帅部继续放心大胆地把大量预备队调往苏德战场。在1942年11月到1943年2月这段时间里,希特勒匪军从战略预备队中抽出36个师和从其他战线抽出近20个师调到东线与苏联红军作战,将其中35个师投到苏德战场的南翼。
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英美两国认为应视北非军事行动结束的迟早而定。早在1942年7月,邱吉尔便把没有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辩解为:&ldo;我们应当首先打垮隆美尔。&rdo;[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在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期间通信集》第1卷]
罗斯福也随声附和邱吉尔的诡言,1943年2月22日他在写给斯大林的一封密信中说道:&ldo;我理解在最近适当时机在欧洲大陆采取军事行动以减少轴心国对你们英勇的军队的抵抗是多么的重要。您可以信赖,一侯我们在北非得手腾出大量运输船只后,美国的军队就将遍及欧洲大陆。&rdo;
但是,英美军队是并不急于&ldo;打垮隆美尔&rdo;的,突尼斯的军事行动拖了半年之久。
苏联尽管是同希特勒德军主力孤军作战,但是到1943年年韧苏德战场的形势、尤其是苏德战场南翼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
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军事工业生产急剧地增长和在这一基础上苏军大量组建新的兵团;法西斯德军的进攻力量受到消耗和敌人全面转入防御战争的主动权逐渐地转到苏军手里,以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反攻取得了胜利。
苏联人民不仅要为了恢复苏军在战争初期防御战役中遭受的损失,而且还要为了保障把法西斯侵略者从我们祖国驱逐出去的进攻而紧张地进行劳动。
到1942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上都已走上战时轨道,武器装备、枪枝弹药和各种军需装具的生产都急剧地增长了。1942年,苏军坦克比1941年底增加了17倍,火炮增加1倍,飞机增加08倍,这些武器都送到部队手里了。由于苏军得到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多,因而苏军的兵员人数比1941年底增加了1倍以上。
后方人民在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时,在经济建设方面也赢得了很大的胜利。战时经济大纲的主要项目都已基本完成。我国东部地区在战争将过一年半就已变成了我们祖国主要的武器生产基地。撤到后方的l,300多个大型国防工厂在这期间都已安排就绪并投产了。许多当地企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另外还兴建了大批新厂。
由于大批工厂内迁,我国的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出现了巨大的军事工业基地,乌拉尔的经济意义更加增大了。乌拉尔是我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器制造和国防工业的主要基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工业都走上了战时轨道。这样,由于苏维埃人民万众一心地努力结果,我国武装部队就有了一个坚强的后方。它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队各种作战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