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的批注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统一已是必然,分封制一定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完蛋。”
这句话的口吻像极了老李吴山李老爷,一听就知道是出自老爷的亲笔。只可惜,银雀儿根本就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啥叫生产力?生产关系有是个什么物件儿?老爷的这些话,我怎么全都不懂?”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等这些名词,金雀儿早就听李吴山说起过,但却一直都无法真正领会这两个词的含义。李吴山亲自为她批注的那本《万国舆志》当中也曾经屡屡提及过这两个名词,当时的金雀儿还是不明白。
这几天来,因为穷极无聊,开始在路途中阅读李吴山批注的《史记》。
对于年轻的金雀儿而言,《史记》这样的史书实在没有什么趣味性,所以只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随意翻阅,而且是专门挑拣李吴山曾经做过批注的章节来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尤其是有了李吴山的批注之后,金雀儿已察觉到一个规律: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之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俩名词就会在批注中出现。
有了这么多例子,再加上金雀儿的仔细揣摩,已经渐渐弄懂了这两个词的真实含义。
“咱们老爷说的这个生产力,其实就是……就是人们生产物资财货的能力,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不能。”
“好吧,那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手里的豆子……”
“我的豆子和老爷的书本有关系?”
“有,而且关系很大。”金雀儿说道:“这豆子是从何而来?”
“田地里长出来的。”
“若是无人管理,豆子能长出来吗?”
“当然不能,没有农人播种、耕耘、除草和收获,豆子就长不好,也收不了多少。”
“现在用什么东西种豆子?”
对于农活,银雀儿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在大旗庄的时候,庄子上一多半的田地都在李吴山李老爷的名下。
“种豆子当然要耧车,除草要锄头,收获要镰刀和钊刀……”
“那我就以锄头为例,锄头是什么样子你应该知道吧?”
锄头?银雀儿当然知道,而且知道的非常清楚,不就是一个木柄再加上一个铁锄么。
“以前的锄头却不是这个样子,上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冶炼的能力,也就造不出坚硬的铁锄,只能使用木锄。木锄当然没有铁锄好用,一个农夫就算是累死也耕种不了多少田地,更没有好的收成。这就需要很多很多的农夫聚集起来,大家一起生产一起除草,才能稍微有些收获,这便是上古商周时代的公田制度。到了秦汉时期,铁器开始广泛使用,已不需要那么人来耕种同一块土地了,大家自然就会分开,各自去耕种自家的田地也能够吃够用,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了……”
“至于生产关系。商周时代,无论是耕种还是其他……”金雀儿正说的起劲儿,忽然看到妹妹银雀儿完全就是一副双目茫然的样子,知道她根本就没有听到心里去,也知道再这么干巴巴的讲述下去,银雀儿就快要睡着了。
看到姐姐忽然住口,银雀儿才用不确定的语气问道:“讲完了吗?”
“我……好吧,讲完了。”
“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