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病逝后,吕大钧辞官奔丧,一依古礼服丧,披麻戴孝,数年不离故居。守丧期间,他一心读书,并身体力行地倡导张载先生的学说。之后在许多大臣的力荐之下,他赴京就任王宫教授一职,负责教授神宗皇帝诸子。这些龙子龙孙,保不准谁就是未来的天子,因此皇家教育责任重大。他不负众望,不仅悉心尽着老师的职责,传授知识和儒学思想,还不失时机地宣传大同世界的理想,天下一家亲,万民如一人,所谓&ldo;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rdo;。以后,他又回到陕西,出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的船务监官。当年,流经此地的渭河是关中通往东部与西部的主要水道,朝廷在此设置了大型官府造船场,他的职责就是监督造船事务。
元丰四年(1081)七月,宋廷大举征伐西夏,鄜延路(今陕西富县至延安一带)转运司紧急调吕大钧为属官,参加粮草供应诸事。当大将种谔率兵出塞后,军需一时却没有跟上,转运使李稷打算回安定(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取粮草,就先派吕大钧向种将军请示。不料种谔一听大怒道:我受命统兵,哪管粮道的事,万一误事,召你上司来吃一剑。吕大钧只得耐心解释,种将军于是又对他发脾气说:你是想报答和保护李稷,那就先受祸吧!吕大钧并不惧怕,也愤怒地回答:你以为能吓倒我吗?我委身事主,死而无憾,只怕你因此受过。种谔见来人刚直不屈,只好同意提议,才放了李稷一马。此事倒不怪种将军,转运使李稷怕是有些责任,可吕大钧&ldo;威武不能屈&rdo;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遗憾啊!半年后,这位关中硬汉病逝于任上,时年不过52岁。
吕大钧死后,其妻效仿亡夫昔日为父亲办丧事的做法,不随乡风野俗,而严格依照儒家礼制安葬。好在家门有幸,其子吕义山深得父传,日后也成为名儒。
当日,士人范育为吕大钧写墓志铭,称其&ldo;诚德君子&rdo;,赞颂其一生醇厚正直,言行一致,以孔子治学必有远大理想激励自己,以孟子积德行善为榜样,以颜子克己求仁自勉,以&ldo;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do;为目标实践一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吕大钧在与自家兄弟探讨中起草了《吕氏乡约》。该乡约包含四大内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中患难相恤的原则最为实用,在极端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也最能打动人心。依着这项约定,乡民们根据事情的缓急,由本人、近者及知情者报告主事者或同约者,给予救助。如遇水火之灾,&ldo;小则遣人救之,大则亲往,多率人救之,并吊之&rdo;;遇上盗贼之祸,&ldo;居之近者同力捕之。力不能捕,则告于同约者及白于官司,尽力防捕之&rdo;;碰上疾病之灾,&ldo;小则遣人问之。稍甚,则亲为博访医药。贫无资者,助其养疾之费&rdo;。这可说是一种民间的自治规则,对于互助自救、抑恶扬善、移风易俗都极有裨益。
《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文、完整的乡规民约,影响深远。明代著名教育家、关中人冯从吾赞扬说:自从《吕氏乡约》推行以后,&ldo;关中风俗为之一变&rdo;。南宋时,朱熹继续加以修订,并在乡村广为推行。明朝时,王守仁在赣南又仿《吕氏乡约》,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著名的《赣南乡约》。由此可见,吕大钧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2006年元月中旬,西安警方侦破了一起盗掘古墓事件,地点在蓝田县三里镇乡的五里头村。经专家鉴定,发现正是吕氏兄弟的家族墓地。世间偏就有没道理的事,有时令上苍也无奈。&ldo;四吕&rdo;故去近千年后,他们的坟茔硬是被一伙无知的盗贼搅动,只能说是盗实无道,不该扰乱了蓝田&ldo;美玉&rdo;的魂魄。
附录:书中人物年表
〔本表中注明的人物出生时间,仅限于宋朝期间〕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后周显德七年)
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建国,国号&ldo;宋&rdo;,年号&ldo;建隆&rdo;。参与兵变的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韩令坤等将帅得到重用,分掌禁军要职。谋士赵普先后出任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吕端就任浚仪县(今河南开封)知县。
建隆二年(961)
殿前都虞候、皇弟赵光义升任开封府府尹,宋太祖钦点猛将张琼接任殿前都虞候一职。宋太祖通过&ldo;杯酒释兵权&rdo;之举,收夺石守信等开国功臣大将兵权。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县(今陕西渭南市以北)。
建隆三年(962)
赵普升任枢密使。
乾德元年(963)
殿前都虞候张琼因遭到宋太祖猜忌,被逼自杀。谨言慎行的杨信接替殿前都虞候一职。
乾德二年(964)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溥退休,赵普由枢密使转任宰相,独掌中书。王全斌等奉命出征后蜀。
乾德三年(965)
宋军灭亡后蜀政权。
乾德四年(966)
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因遭人诬告,并罢免军职。丁谓生于苏州城郊。
开宝二年(969)
宋太祖通过&ldo;后苑之宴&rdo;,罢黜了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王彦超及杨延璋等一批旧藩镇。
开宝三年(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