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哈哈一笑,见他说话直爽,当下问道:&ldo;杨兄就是为了这本书来找我?&rdo;杨汉平回答道:&ldo;端木大人且听汉平细说。小民一家世代皆从事航运,在杭州经营的&lso;长顺合&rso;市舶行已有七十年之久,直到我身上已是四代。家父只我一子,希望我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只可惜我生性顽劣,屡失家父所望,读书未成,也灰了心。家父亡故后接手家业,经商倒还用心上力,十年来将家中产业扩大了两三倍。&rdo;
&ldo;经商从仕,均为有益黎民百姓的途径,何必定要去参与科举仕途?杨兄经商有道,当是能人,我觉得杨兄的选择是对的。&rdo;听到我这么说,杨汉平不由得上前一步说道:&ldo;端木大人所言深得小民之心,当真为汉平之知己也!&rdo;
我笑道:&ldo;杨兄太客气了。&rdo;心想我这个人看法本来就与这时代的人不同,不过能遇上这么一位喜欢经商的同道,倒也是一件让人欢欣之事。
杨汉平又接下去说道:&ldo;小民除了用心经商以外,还喜欢到四处周游历练,数年前在沿海经商之时,曾经下过一回南洋,深为当地的风土人物所吸引。再加上自己又是做的水运海运生意,所以一直就很关注南洋的形势,希望有哪天能将我大宋的商舶遍及南洋各地,不教天竺和大食人独占了那里。只不过自己见识短浅,力量有限,虽然有这个想法已久,却一直未找到付诸实施的途径。&rdo;
我不由得专注起来,想不到,这个人也有我类似的想法。看他说话时双目有神,表情坚毅,颇为激动,便可以推断他确实是说的真心话。
&ldo;所以当小民一见到大人所著〈南洋记略〉之时,当真是如获至宝,兴奋不能自已,立刻便买了十余本准备带回杭州去。后来又听说端木大人官寓就在左近,立时生出拜会之念,便冒冒失失地来拜见大人了。&rdo;
一番话把我也听得心情激荡,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嘛,好难得碰倒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立刻就聊开了。
慢慢地知道,杨汉平家的&ldo;长顺合&rdo;市舶行在江南地区是很有些名气的,在各地设有十来处分号,经营规模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共有大小一百多条船舶,可在沿海江河航行的五千斛商船有三十多艘,能出远洋的万斛大海船有六艘,其他的也主要都是千斛以上的商船,船工水手一千六百多人。因为每年都要运送许多货物到开封城来,所以在开封也设有分号,这次杨汉平就是到开封分号来处理事务的。
万斛海船,大概就是载重二百五十吨左右、排水量四百来吨的海船了,这在宋代是很典型的商用海船,跑长途海运的大多是这个类型。但我还是觉得太小了,在我看来,风帆商船要达到八百到一千吨的排水量,载货量要到五六百吨,这才是最经济适用的,对付南海地区的热带风暴才有一点把握。
&ldo;大人所说的两万斛、三万斛海船汉平没有见人造过,不过听说在泉州有家专门跑南洋的船行有两万斛的海船,这是极罕见的了。&rdo;杨汉平想了想说道,我想你还不知道咱们后世造过大得惊人的宝船吧,据说那可是八千吨级的巨型海船了。明代的船舶建造技术并没有特别的提高,也就是说,既然明代造得出,那么宋代也应该有这个能力,八千吨的船就算了,一两千吨的应该不成问题。主要是北宋这时候海运还不够发达,海运是到了南宋才真正兴旺起来,所以还没有要建造巨型海船的市场需求。
当然,有了我就不同啦,要我去乘坐四百吨的小船?大风大浪的谁受得了?坚决不干。我不建造像维多利亚级那样的四千吨级大船,但也不能太小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主力战舰就是一千多吨级别的,这个级别应该够用,也比较好造。
说得兴起,我从房中取来望远镜给杨汉平看,直把他惊喜得赞叹不停,连说在海上有了这件宝物可就要方便很多了。
不知不觉谈到了华灯初上,我留杨汉平吃晚饭,两人又在饭桌上讨论起来。因为已经有了详细的海路图,有经验的船工水手也不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适合的航海工具和有条不紊的行动计划了。
&ldo;明州是江南最大的海船建造地方,那里有经验的造船师傅非常多,我回去了就去看看,应该可以将大人设想中的这种海船建造出来的!&rdo;杨汉平认认真真看了我画在纸上的海船草图,较有把握地说道。
那就好,我笑道:&ldo;那我就可以开始考虑组建南洋商行了!&rdo;
第六十章志同道合
&ldo;南洋商行?&rdo;杨汉平问道,他听到我说这么个名词,一时间还没明白,。
现在我的计划有了变化。当初产生建立南洋商行的念头的时候,是想建立一家官商合一的垄断性贸易实体,而且采用股份制向社会筹款。但是现在看来,这有些不太现实,朝廷中现在两派争斗得极为激烈,皇帝也无心他顾,我若提出这个计划,反对的人一定比支持的人多得多。当今政局不明,准备作为资金来源的权贵富户估计也不会把很多钱投资进去,若贸然实施,搞不好会就此夭折,所以还是暂时搁置这个计划为妙。
不过搁置这个计划并不等于就放弃南洋了,现在杨汉平的来访让我心中又冒出来一个主意,不妨和他合作,一起开辟南洋市场。先从小计划开始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