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的人却也有几个,耶律延峰问道:&ldo;风雅颂明明是三诗,何谓四诗?请问还有一诗在何处?&rdo;言词中大有不服之意。
苏轼笑道:&ldo;〈诗经〉中分风、大雅、小雅、颂,大雅、小雅素来合称,所以说四诗风雅颂。又有一说〈诗经〉在汉时共有毛、韩、鲁、齐四家注释,所以也称为四诗者。王子此联以三字开端,对句不可言三,却又须以三个字入对,颇为难事。端木直阁这句对得甚妙,只是以诗对光稍嫌不工,如能改为四始风雅颂便大好了。&rdo;
耶律延峰脸上有些挂不住,连声道:&ldo;小王受教了。&rdo;看来他的脸皮上的厚黑功夫还是远远比不上我,嘿嘿。
苏轼又道:&ldo;下官也有个对句,虽然比不上端木直阁的妙句,也算是一对,说出来也算是助兴了,这句便是:四德元亨利。&rdo;我想明明是元亨利贞啊,您又把那个贞字派哪里去了?只见黄庭坚他们都是鼓掌叹服,又不敢问。
估计耶律延峰想法和我一样,惊问道:&ldo;易云:元亨利贞,不知先生何以处置那个贞字?&rdo;苏轼转身对皇宫方向作礼道:&ldo;此乃先仁宗皇帝忌讳,故下官不敢言。&rdo;我心中一惊,现在小皇帝的祖父宋仁宗姓赵名祯,古人是不能直接称呼君王名讳的,凡用到这类字的地方都要用别的字代替,记得原来学的《捕蛇者说》中就用&ldo;人&rdo;代替&ldo;民&rdo;,以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平时写东西的时候我还是挺注意这些的,即使偶尔未曾留意,也有身旁的朋友指出来,还没有闹出什么问题过。
苏轼不将&lso;贞&rso;字入联,对得工整不说,而且构思极为巧妙。我已经将本来属于他的对句抢先用了,没想到他立马就再来一句,果然厉害。
这时只听到箫琴之声悠悠传来,两列衣着明丽的少女婉声作歌,踏着音律从舞台两侧缓缓而上,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舞台上面去了。
苏轼、黄庭坚、贺铸他们这些人似乎并不把耶律延峰刚才的挑衅放在心上,这边音乐歌舞刚开始,就把辽国人凉到一边了。或许在他们看来,在这种文字游戏上压倒辽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我或者苏轼不对出那两句,其他人也可以很快对出来,不算什么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这是一种居高临下、从容不迫的文化优越感,虽然文弱但极具自信的大宋士人。
当然我是在暗自兴奋,借着苏偶像的句子,我可是算露了一回脸了。吕周他们倒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来,只是拍着我的肩膀笑着夸赞了几句,可能认为我这个海外归来的家伙受了大宋文风的熏陶,脑袋终于开了窍。
这边有名丫鬟捧了笔墨素绢来到贺铸面前,原来是刚才那位歌姬遣来的,当然是要向贺才子讨要刚才即兴吟唱的《浣溪沙》了。贺铸也不推辞,问了那位姑娘的名号,提笔一挥而就,盖章落款,这些人平时是连印章都带在身边的,倒也方便。
&ldo;那姑娘清丽可人,方回这回又有艳福可享了!&rdo;吕周哈哈笑道,我们也不怀好意地跟着笑了起来,贺铸也是微微一笑。
我也知道后面的程序,贺铸题词相赠以后,那姑娘必定会再遣人送礼答谢,接下来的会面顺理成章,是露水之缘还是长相厮守就要看二人的缘分了。这几乎是每一位歌馆女子和风流少年之间必然发生的事情,恩恩怨怨,卿卿我我,似乎也成了数千年文化史不可替换的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的美,仿佛总是在某种禁锢下才能得到从分的展现,在我以前身处的现代社会中,这些似乎只剩下毫无情感的金钱交易了。
四周忽然静了下来,只剩下轻快明亮的鼓板声,我从沉思中惊醒,抬头一看,舞台上却换上了一位身着五彩胡裙的女子在跳舞。明眸流转,肌肤如雪,身形若流云飞扬,彩裙似繁花飘散。周围簇拥着十几位胡装少女,各持鼓板伴舞,端的是精彩异常。
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胭红跳舞的场景来,不过相比之下,台上这位女子的舞姿显然更具诱惑力。在这种喧杂的环境中,只看得一会,我便不知不觉被那曼妙的歌舞所吸引,嘴也张大合不上了,和众人一样鼓掌大声叫好起来。&ldo;子晰快看,那便是以西域胡舞著称的任店苏敏敏了!&rdo;吕周百忙中还抽空和我说了一句,简单介绍了一下。
这花魁娘子的选拔有个规矩,每一任花魁娘子都不能继续参加下一届的选赛,而且同一个人也只能连续参加三届,若三届不取,便再无机会。但是这规矩只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张榜公布、依法公证,完全是每一届参与者自觉地遵守,没有谁去破坏。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女子来说,能够被推荐参加就已经是了不起的荣誉了,胜利者毕竟只有一个。
对于这苏敏敏来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
这样的竞争机制真是很残酷啊,但是这些女子都是出类拔萃的,评委们也并不会只关注参与者的名声。就像前年的秦依依,那次可是她第一次露面,就一鸣惊人,这在无形中也鼓舞了许多参与者的信心。
&ldo;殿下可曾看得中意?这开封城里各处的美人儿,今夜可都集中在在樊楼大院中了!&rdo;只听到旁边一个人说话道,不用说,这肯定是陪同耶律延峰的官员或者豪绅了。
耶律延峰笑道:&ldo;若论奢华享受的点子,你们宋朝人果然层出不穷,我们大辽是难及宋朝万一了。&rdo;那人也笑道:&ldo;大辽上京也是人物繁盛,若王子照着开封的玩意儿施展起来,照样也成十里烟花之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