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想起什么了?&rdo;财神傻傻地问。
&ldo;我靠!你够白痴的,真是对牛弹琴!&rdo;我不由得大怒,好久没用过的脏话都冒了出来,厉声喝道:&ldo;很简单,我不想让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象,变得到处是蒸汽烟囱、煤灰水泥!&rdo;
&ldo;蒸汽水泥有什么不好?&rdo;财神问道。这家伙果然是烧煤炉出身的,文化就是不高,也亏他,怎么就做了宋朝这个以文传世的朝代的保护神呢?我心中念叨,口里回答道:&ldo;不是不好,而是它们代表的是欧美工业文明,是不同于宋朝所代表的华夏古典文明的,这两者所追求的文化理想不同,所以途径各异。若是贸然使用这些西方近代技术,或许会对宋朝原有的文化体系造成破坏,形成不必要的偏离,这就是我现在的担心。&rdo;财神似乎明白了过来,说道:&ldo;那有什么办法?后世的人们不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吗?&rdo;
&ldo;不一定!&rdo;我摇着头说道:&ldo;那是欧洲产业革命以来走的发展道路,虽然造就了后来发达的文明社会,但未必就是唯一的发展方向。再者,就算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煤炭、石油这些原料,离不开资本的原始积累,也要有个妥帖的发展规划,而不是先破坏殆尽了再去做点补救,那就迟了。我可不想过个一两百年,在这块土地上重现我们那时候的水浑山秃、官劣民愚的混乱场面,那样的代价没有任何必要。&rdo;
这回他倒是点头赞同了:&ldo;你说得也有道理,那你有什么主意没有?&rdo;
我伸了个懒腰,打个哈欠说道:&ldo;没有!我又不是神仙,哪有那么厉害?此事前无成例,反正是摸石头过河,边走边看咯。&rdo;
财神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显得颇为焦急的样子,说道:&ldo;你说的我都明白,可是大宋变革在即,容不得我们去慢慢摸索啊,万一方向不对怎么办?&rdo;
我想了想,说道:&ldo;无论怎么变化,反正我们只要紧紧扣住民生这个主题,一切以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为目标,就不会有大的偏差。&rdo;
财神点着头说道:&ldo;难怪你始终没有开设造枪造炮的工厂,还办了几处居养院和义学,原来你早有打算。&rdo;
&ldo;早有打算说不上,不过也算是有意为之罢。&rdo;我笑道:&ldo;老实说,先前我可没有你那样挽救宋朝命运的雄心壮志,只想做个富甲天下的大富翁罢了。造枪造炮、征战掠夺虽然发财很快,但那是发的血腥财,我闻着不大舒服,所以不干。&rdo;
&ldo;你可别误解我,我也没有想要用枪炮去杀人啊!&rdo;财神连忙说道:&ldo;这样罢,你们人间在做大事情的时候都要建立组织,确立纲领的,我们也成立一个组织,就叫做宋朝复兴会如何?你来做会长,我做副的就行了。&rdo;
这老头子脑瓜里在想什么呢?我哈哈大笑道:&ldo;大宋朝现在还好好的,你复兴什么?应该说是振兴才对罢?&rdo;
&ldo;对,对!应该是振兴!&rdo;财神发觉自己说错了话,有些不好意思。
宋朝复兴会?不,应该是宋朝振兴会,这名字听着多土气啊。而且,正的也好,副的也好,整个组织也就我们两个成员,连会员都没有地方去发展。不干!这老儿做起事情来稀里糊涂的,我可不能跟着他一样瞎闹。
站在敞开的长窗前四处远望,落日正渐渐沉到云彩之下,开封城里东构西折、廊回巷曲的房屋楼宇都罩上了一层明亮的金色,极为绚丽。明净的湛蓝天空下,除了随处可见的袅袅轻烟,就是成群飞回的鸟雀了,再加上点点簇簇浓淡有致的树冠乔荫,景致难以言述。
这幅无比美丽的景象,将在三十年后达到鼎盛时期,那已经是宋徽宗的崇宁、大观年间了。而再过些时候,女真铁骑将踏破冰封的黄河呼啸而来,将这座歌舞升平的帝都摧为瓦砾,繁华胜迹,一切化为千载梦痕。
&ldo;现在你还是打算按照你的设想进行下去?开作坊、建工厂挣钱,然后兴建居养院、义学?&rdo;财神问道。
我转回头,笑道:&ldo;这只是第一步而已,等我的资金有了一定积累,就要把规模化生产体系建立起来,提高劳动效率。然后,要创立真正的银行,促进货币流通,用投资来催生一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产业。最后,开办专业学院,建立综合大学,设立各种研究基金,形成一整套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社会体系。&rdo;
&ldo;啧啧,那得多少年啊?&rdo;财神听了,不禁问道。&ldo;三十年总够了罢,你急什么急?你是神仙,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啊,对你来说也就是个把月的时间。我是凡人,眼看着就要衰老病死的,难道你比我还不能等待吗?&rdo;我哼了一声说道。
见我似有不满之色,财神赶紧换上了一副笑脸道:&ldo;你说得也是,凡事不能太急躁了,要做到自然而然嘛。&rdo;
&ldo;重要的不是建立这些物质基础的时间,老实说,做这些事情怎么也花不了三十年,很多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rdo;我回到自己桌前,将刚才没舍得砸向财神的汝窑茶杯端起,浅浅地喝一口,说道:&ldo;最主要的是,要让现在各阶层的人们慢慢接受那些新的思想观念,渐渐改变自己的某些生活,这个事情最花时间,也最难预料成败。&rdo;
&ldo;说得严重点,如果变化来得太过激烈,或许会形成新的社会动荡,造成不必要的损耗。现在并非乱世,无需重医猛药,尽量过渡得顺和一些,对宋朝只会有好处。我估计这些变化至少要两代人的时间,五十年都很难说,三十年,已经是很短很短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