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他开局一个碗(明穿) 投你一木瓜 > 第60章(第1页)

第60章(第1页)

然而得了消息的周边各方将军服李察罕,却不怎么认可王保保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子,从前他得了李察罕的青眼才在议政时有一席之地,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战绩,怎么就能担统领大军的统帅了?

他们自己闹了起来,王保保要想压住他们又得费一番力气,元军军队的损伤也需要时间恢复,倒也给了张士诚休养生息招兵买马的时间。

等到朱元璋接到陈友谅成为徐寿辉二把手的消息的时候,王保保终于压下了军中不服他的声音,张士诚也成长到与杀他兄弟的元军有一战之力的地步了。

西有张士诚扛住元军,朱元璋留下了汤和与几个战将在滁州守城,自己与徐达赵普胜带着十万大军挥师南下。

第三十三章

西边跟随张士诚起义的大都是原本就干着走私买卖的走私商,他们这行一讲究诚,讲究义,做生意诚心,对朋友仗义才能让别人服他。张士诚明显诚义二字都占了,因此他不怕死的朋友遍布各处,利益被元朝压榨到无法维生时,他一呼之下便有许多人都跟随着他反抗强元暴政。

他吃到了起义的甜头,急急地便要建国。然而不怕死并不代表有本事,这些人不会背叛他,却不代表他们有本事替张士诚维持好他的大周国。

并且,一开始张士诚作为私盐商人招募盐商盐贩的限制性,让他招募的范围小了许多,所以他虽然靠着暴动攻下了泰州,在高邮建了国,却一时没法获得更多的青壮壮大军队——百姓对他这种私盐贩子不太信任,在他稳定住泰州前难以从平民中招来青壮,若是强招又如竭泽而渔,他怕泰州百姓纷纷逃亡,那他才是真的完蛋了。

他吃了一个大亏,因而元军刚刚撤离,他便在泰州宣传施行起了仁政,免除了百姓所有赋税,让他们休养生息。泰州百姓因此感激万分,为他修建祠堂,也渐渐有感激他的青壮愿意投入他的军中了。

只不过他这样的做法叫朱元璋看了颇为好笑。现在张士诚是可以靠着吃他从前攒下的老本维持下去,不收赋税。但养军最耗钱粮,若是老本被吃完了突然又向百姓收税了,怕是泰州内就要怨声载道了。人人都不嫌钱粮多,哪怕到时候张士诚只收一成,旁人怕是都要议论他利用完人心就抛却了。

至于南方的徐寿辉则是与刘福通同样的白莲教红巾军,白莲教最不缺的便是人手,又有彭莹玉培养出来的徒儿协助他,刘福通做了出头鸟被元军打压得只能修整,他这一支倒成了如今乱世中最强大的起义军。

作为皇帝的徐寿辉本人却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靠着彭莹玉的“普”党稳坐帝位,并不担心这些莽汉似的人物敢如何,却怕彭莹玉与他起了矛盾把他这个皇帝给废了,面上保持着对彭莹玉的尊重亲近,心中却一直琢磨着如何除去彭莹玉。

他只说自己最信赖的只有彭莹玉,想尽办法把危险的任务都交给他,终于彭莹玉救援旁人时被围城身死,他便假惺惺地落泪写了几篇悼词,倒真叫别人信了他是痛悔。

只不过彭莹玉死了,帮他挡住明枪暗箭的人便没有了。丞相倪文俊自诩文韬武略,从前有彭莹玉挡着他没法对徐寿辉下手,如今彭莹玉已死,他便谋划着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然而消息走漏,他在徐寿辉的追杀下从汉阳逃往黄州。

黄州是陈友谅的辖区,倪文俊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又一路提拔着他成为了大将,他深信陈友谅一定会护住他的。

那么陈友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出身渔家,还是最底层没有自己房屋只能居于渔船之上的渔民,从小便是一身散不去的鱼腥味。为了摆脱这个低贱的身份,他努力读书作了县衙中的文书,但没有人因此而高看他一眼,他在县衙中也是人人打压。

旁人起义都是受不了压迫,陈友谅不一样,他爱极了这个乱世,让他终于得了机会可以成为人上人。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为的目标都是权力地位,那他怎么可能会把所谓的恩情忠义放在心上呢?

他在徐寿辉起义时加入了到了起义队伍中,将曾经与他同在县衙中书写的官吏们全部屠尽。倪文俊看中了他的本事与强硬,将他作为自己的亲信培养,一路拔擢到了黄州知州的位置。

因此,倪文俊逃亡时直奔陈友谅而去。

陈友谅热情地接待了狼狈不堪的倪文俊,倪文俊心道自己没有看错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原委说清楚了。陈友谅为他倒了一杯酒,问他:“丁普郎怎么样了?”丁普郎是彭莹

玉特意留下保徐寿辉的,在军中人望极高,他不死,要杀徐寿辉还是难。

倪文俊不疑有他地告知了:“我还没来得及下手呢,不过只要我们两联手,定能胜了他们。到时我为皇就封你为王!”

陈友谅笑了笑,次日徐寿辉便收到了他送去的倪文俊头颅。徐寿辉大喜,赞称陈友谅是大义灭亲,对自己忠心耿耿,将陈友谅封作“天完第一功臣”。他本就怕自己害死彭莹玉,“普”党对他不满,便将丁普郎调离,将陈友谅调回汉阳,作统领天完几十万军队的大将军。

徐寿辉就这么把自己的身价性命交到了陈友谅的手上,而陈友谅也不负所托,只花了两个月便把他变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他假称徐寿辉重病,成为了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唯一掌权者。就在他想要在天完政权内进行大清洗的时候——朱元璋挥师南下来攻打他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