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也曾委婉的提醒过赵佶,然而赵佶只是苦笑应下,依旧我行我素,如无召见决不主动进宫侍疾,只是四处寻找些能用得上的珍惜药材送进宫里,算是聊表心意。
后来病得久了,见得多了,各人的嘴脸也都遮不住了,赵煦便越来越对那些口蜜腹剑,见天儿来瞧着自己啥时候咽气儿的人烦不胜烦。偶然有人提起十一弟赵佶诗画双绝,赵煦也想起了这个从不主动贴上来的弟弟,便派人召了赵佶进宫,让他给自己画一幅正式的帝王肖像画,想着日后供到太庙里也不至于太难看。
于是悲催的赵佶只好带上自己画画的全部家伙,大包小裹的进了宫,认认真真的给自己即将英年早逝的哥哥画起了画像。赵佶作画极为认真考究,他仔仔细细的观察着六哥的眉眼五官,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一代帝王,如今却落得个骨瘦如柴,瘫痪在床的收场,不免心生怜悯。
再想想自己也算是在这位皇兄的庇护下过了好些年太平日子,安安稳稳,潇潇洒洒的当自己的富贵闲人。想来也真的是该感谢这位皇兄的。而如今……赵佶坐在宽大的书案后,抬起头来,看着神色已然萎靡的皇兄,脸上的落寞悲凉便不自觉地带了出来。
赵佶不知道的是,他无意中表露出来的真情实感,确是被假寐的赵煦尽收眼底。赵煦是什么人?那是当皇帝的人,怎么可能看不出谁是真情,谁是假意?!赵佶走后,赵煦就落了泪,想到自己妻妾兄弟一大群,竟然只有这一个是真心不想他死的,想来也是自己做人太失败。
就连一直宠爱有加的刘皇后都也只是心心念念的想从自己嘴里翘出到底谁是皇位继承人,而全然不顾惜自己愈加孱弱的身体。枉费自己当年为了她狠心废黜了贤德的孟皇后,顶着巨大的压力立她刘氏为后。唉,都是些狼心狗肺的……想到孟氏的温婉纯善,再想想此时原形毕露的刘氏,赵煦悔不当初。
然而,总算是还有个贴心的弟弟。于是赵煦对这个弟弟更上心了,不时的就要召见一下,弄的整个汴梁城都知道官家最爱见端王殿下了。搞得赵似每天都恨不得扎小人儿诅咒赵佶。
天知道,赵佶是真的,真的不想享受这种爱见呐。每每被赵煦拉着聊朝中政事,聊西北战争,赵佶都有一种抱头鼠窜的冲动。这分明就像是在交接工作嘛!这不是摆明了他六哥看上他当皇位继承人了吗?!
赵佶也顾不上里子面子了,连惊带吓,满嘴燎泡,寻个由头儿就跑去跟太后讨主意。然而……太后竟乐见其成,还仔细给他分析了其他人选的不妥之处,简而言之,就是矬子里拔大个儿,估摸着也就得你啦!末了,还教育赵佶要好好儿跟官家学学,将来若是官家有个万一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全无准备。赵佶眼见着母后这里也说不通,只能欲哭无泪了。
是以所有人都看他眼热,而其中的悲苦却只有自己知了。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然而,赵佖的归来,让困顿之中的赵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让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皇位面前,必须死道友不死贫道!所以……嘿嘿,九哥,你可别怪弟弟我不厚道喽。
不厚道的赵佶从见到赵佖开始就刻意的没有提及官家赵煦如今的身体状况。而刚刚恢复记忆的赵佖自身也还处于一个晕晕乎乎的状态,一门儿心思都在思考以后的人生,自然无暇顾及其他。是以这两兄弟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忽忽悠悠的就奔到了宫门口。
此时天已大亮,清晨有些潮湿的冰凉空气,让人觉得呼吸都顺畅了许多。赵佖抬头看着那熟悉的巍峨的宫墙,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四年了,我又回来了。这里正是那个时时出现在梦中的地方,是那个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也是承载了他童年记忆的地方,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家。
家,是温暖安心的,然而皇宫却又危机四伏。这里,果然是个矛盾的地方。踏进宫门的那一刻,赵佖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无助的自己。如今,一切都改变了。赵佖已经二十岁了,已经由当年唇红齿白的青葱少年,变成了挺拔坚韧的松柏般的青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宫里到宫外,从京城到战场,从富贵闲人到戍守边疆,看尽人间百态的他深知无法逃避责任,亦无法逃离宫廷,生在皇家,既享受了皇室的荣耀便利,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天经地义。
做个闲散亲王,赚钱教子,偶尔参与一下皇室活动,这生活也没什么不好。更何况若自己恢复亲王爵位,怎么说也能给苦苦支撑的西北军提供些助力,也好早些平定西夏,让边疆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想想初次见面时满是伤痕,瘦的只剩一把骨头的韩五,本性懒散的赵佖无奈决定:作为王爷,还是要适当的关心一下国计民生。&lso;那就有事儿的时候给西北的老朋友们尽力帮帮忙就是了,也不耽误咱享受生活。&rso;赵佖乐观的畅想着继续做不务正业的亲王的美好生活。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哥赵煦已经时日无多,这时候正是决定立储的关键时刻,搞不好就有当皇帝的可能啊!(赵佶奸笑:嘿嘿嘿……)
尽管赵佖身形修长,并不魁梧,但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身姿挺拔,步履坚定,行走间满是杀伐之气,再加上那张英俊白皙的脸,狭长的凤目,漆黑幽深的眼瞳,微微上挑的眼尾,简直是完美的诠释了面如冠玉和行走如风的古怪组合。虽然古怪,但并不违和,反而有些奇异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