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报,前锋李尧将军遭遇敌军,正在撤退,高丽人骑兵三万,步两万余,带我大明百姓无数,距我军不到十里&rdo;。
武安国微微一愣,先前还为李尧这个拼命三郎遇上敌人会盲目出战,葬送了部下性命而担忧,没想到他居然肯撤回来。
准备战斗,随着朱棣一声吩咐,中军升起一面黄色三角旗。
骑兵迅速在两翼形成一个&ldo;v&rdo;字型,下马,抓紧时间让战马休息,骑步兵下马,上前在中军前排成战斗队列。后方稍远,炮兵们架起火炮,把擦得锃亮的炮弹和发射药包从马车上卸下。初临战阵,所有士兵都有些紧张和兴奋。
转眼间,已看到李尧的人马,虽败不乱,平稳地撤向右翼,令人奇怪的是,高丽人居然没有追近。
&ldo;禀燕王&rdo;李尧在马上抱拳施礼,&ldo;前锋营全军而退,高丽人就在后面不远,他们押了我大明被俘战士做盾牌&rdo;。把正事说完,李尧再忍不住,破口大骂&ldo;他奶奶的,卑鄙,下流&rdo;。
朱棣摆手让他退下,在望远镜里,他已经看见了敌军。脸色变得阴沉似水。
他望向武安国。
武安国放下望远镜,正向他望来。一棵青筋在面门上突突跳动。
常茂等主要将领都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崔浩终于找到了对付火器的办法。望远镜里,大队的身穿大明将士服色的百姓被用绳索绑住腰,如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挡在高丽人的阵前。缓缓向前移动。
队伍缓慢,所以没有追击李尧的前锋营。但那缓慢移动的队伍如巨石一样向明军压来,还有五里左右的距离,脚下的泥土已经能感觉到行军引起的震颤。
那是洪武五年北伐被俘的大明将士。八年仍未改故国衣冠,手无寸铁,在高丽人的马刀威逼下,走向死亡线。几乎多出明军一倍的高丽骑兵紧随其后,骑兵后面是步兵,崔浩的中军大旗骄傲地在空中飘着。
大明三军鸦雀无声,士兵们从将帅凝重的脸上知道这必是一场恶仗,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火铳。常茂、武安国、朱棣,几个人默默相望,仓卒间,谁也不知如何。徐达教过他们战阵,教过他们机变,但却没有告诉他们,战场上,可以如此卑鄙。
兵者,诡道也。所以用计无不用其极。所以战场上对敌人不能手软。
但是,如果说向自己人开炮,向数万自己的弟兄开炮,谁也没有这个勇气。他们毕竟是为了大明的崛起,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被俘的,这一炮打下去,将彻底丧失整个军心。
不开炮,当两军接近到两百步内,即为骑兵冲锋的距离,将是铁骑间的直接对话,队伍接触上,火炮即没有了用场。火铳在两百步的骑兵冲锋距离,充其量打两枪。
然后,将是冷兵器之间的对撼。训练有素者胜,人多者占优。
朱棣把传令兵手中的三角红旗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反复复。这瞬间,很长,很长。
&ldo;不能开炮,我带人马去从侧翼冲阵,救一个算一个&rdo;,常茂急红了眼睛,拔出了自己的一对狼牙棒。洪武五年那场失败,他一直以此为耻,作为军官,他是幸运者。而对面,有无数人是他的旧部。
朱棣摇摇头,牙齿已将下唇咬出血来。
&ldo;撤,后队变前军,上马,李陵,你带一个团断后,三十里外,与大队人马在李家庄前汇合&rdo;。
&ldo;不可&rdo;王正浩大声疾呼,愤怒,痛苦,绝决,各种感情聚集在他方方的黑脸上,&ldo;殿下,士气可鼓不可泻,若不战而退,我军何以再战!,末将愿率一团人马前去冲阵,殿下只要令炮兵遮断高丽人的前队和中军,末将必可将弟兄们救回&rdo;。
&ldo;对,殿下,末将愿与王旅长同去,宁可性命不要,也要救弟兄们出来&rdo;。旁边的梅义双目几乎要喷出火来,大声请战。
&ldo;和狗日的高丽人拼了&rdo;!
&ldo;末将愿与高丽人决一死战&rdo;。
周围的将士们齐声附和,不破楼兰誓不还。
&ldo;退兵,他们已经为大明牺牲过一次,我们不能再拿弟兄们的生命冒险,传令兵,告诫各部人马,在没有把握救出被俘将士之前,不得和敌人接触。如有人擅自出战,我将亲自送他上军事法庭。&rdo;朱棣从牙缝里重申了自己的命令。
&ldo;殿下……!!!&rdo;
周围无数双眼睛落在了他的身上,朱棣知道,从这时起,所有震北军将士,会和自己同生共死。
犹如一道光芒从天上冲下来,照在朱棣的头上。武安国眼中,此刻年青的朱棣分外高大。刹那间,一缕欣慰的感觉温暖了他的全身,一年多的日子,他煞费苦心播下的种子在这危机时刻,终于从朱棣的心中探出了头。
平时的训练结果在此刻充分显示了出来,随着一声令下,骑兵成三列纵队护在了大军的两侧,炮兵们收起炮车,用最快的速度把炮弹和火药袋装到了马车上,在骑兵的掩护下,首先撤离了战场。紧接着,整个军队如同一个巨大的战车,调头向后方快速驶去。队伍的最后,一队队骑步兵在李陵的带领下,把成袋的钢蒺藜倒在地上。
钢蒺藜在春日下闪着幽蓝的寒光。这是北平钢铁商团应震北军要求在铁蒺藜的基础上改进的防御利器。有四个尖角,随便抛在地上,其中必有一个朝向正上方,长度刚好是马铁厚度的一倍。纵使是周穆王的八骏,在此面前也只有无奈嘶鸣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