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发鲜卑已经臣服梁公,赦免奴隶,也不过是吩咐一句的事情,为何还要大费周章的为他们赎身?”
桓熙摇头道:
“你不懂,他们已经沦为奴隶,同样也是秃发鲜卑的财产。
“既然秃发鲜卑已经归附于我,在鲜卑人不曾触犯律法的情况下,我就必须保护他们的财产。
“如今秃发鲜卑新附,我若是强迫他们无偿释放晋人奴隶,往后还如何树立恩信。
“其余各部听说,也会心生疑虑。”
当然了,桓熙还有一个理由没有明说,来之不易的自由,才会让人格外珍惜。
相比于轻飘飘的一句话,桓熙出钱替他们赎身的举动也更加的珍贵。
至于秃发鲜卑役使晋人奴隶,桓熙倒没有因此而愤怒,毕竟那些个世家大族,哪家府上不是奴仆成群,谁又会真的把奴仆、婢女当人看。
《晋书·王敦传》就曾记载,王敦、王导二人年轻时曾在王恺府上作客。
席间,一名女伎因为吹笛走调,被王恺殴打致死。
又数日,王敦、王导再往王恺家中赴宴,王恺让美人向宾客敬酒,扬言只要客人没有喝尽,行酒的美人就会被杀。
当美人惊恐的捧着酒杯送到王敦、王导面前,王导担心美人被杀,哪怕不能饮酒,也勉强一饮而尽。
但王敦却不肯接杯,他就想看着王恺会以何种手段杀死这名美人,因此,任凭美人悲惧失色,如何乞求,王敦却无动于衷,傲然不视。
而王恺也不会食言,最终,美人也因为王敦不愿喝酒,就此香消玉殒。
王恺是晋文帝皇后王元姬的亲弟弟,不过是因为心情不好而杀了一名吹笛的女伎,一名行酒的美人,自然不会被朝廷责罚。
后人还得为他遮掩,刘宋时期成书的《世说新语》就把这段故事添油加醋,嫁接到了曾与王恺斗富的石崇头上。
不仅王恺不会将奴仆当人看,王敦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然,桓熙不是他们这些人。
桓熙可以原谅河西鲜卑在过去役使汉人,但如今在桓熙自掏腰包,为汉人赎身之后,谁又还敢私自劫掠汉人为奴,就是在当众抽他的脸,后果不言而喻。
沈赤黔得令,离开军营,直奔篝火会场。
而桓熙则径直前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