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翻译句子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在中国漫长历史中,这位大誉大毁集于一身封建帝王的一生,其功过有无数人品评过,也会有无数人继续品评。其中最为精彩的可以说是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

精彩到什么地步?连司马迁都大量引用。当然,在今天来看这算是非法转载的一种。

他赞叹说:姓贾的说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他亲眼看过一样)。

我们总结一下,姓贾的说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话虽多,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很简单。他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后面我们会再三提到它。

好,哀悼仪式完毕。

在嬴政悄悄死去的那个夜晚。真正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有李斯、赵高、胡亥、几个随身伺候的宦官,活人说完了。请大家不要忽略还有一位‐‐死人嬴政。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以上所说这几位(无论死的活的)他们将要同车共济许多许多天。当然,死人嬴政是被迫的,且无从反抗。

丞相的决定

嬴政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信很短,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封信对扶苏下了两个命令,先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赶到咸阳主持我的丧礼。

按照当时的习惯,谁主持葬礼谁就是皇位继承人。

嬴政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可以说是早就决定好的。这一点来看秦始皇不啻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帝王。

即便这样,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显得太仓促。太子是储君是帝国的未来。以嬴政这样的帝王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虽然心中早确定了人选,却迟迟没有昭告天下。说到底也是求仙问药害的,他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

扶苏是长子,嬴政一直将他当做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秦帝国统一后一直采用高压政策治国,比较骇人听闻的就是焚书坑儒事件,到了这位帝王的晚年,他大概也意识到,长期高压统治国家和人民都已经快达到极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继他之后,需要的将不再会是一位如同他一样的铁血帝王。

宽厚仁爱的新君将更利于国家的恢复,人民的安定。另外他的这个大儿子自己也相当争气,为人宽厚正直有德行。性格南辕北辙的父子俩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见解,有时候激动起来吵上两句也是有的。

可即便如此,以秦始皇这样性格的一个人。在扶苏屡次反对自己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怒杀掉他。而只是远远地打发他去边关和大将蒙恬驻守边关,让他在军中树立威信,实地学习战略知识来看,嬴政将皇位传给扶苏是铁板上钉钉的事。

嬴政在临死前撑着一口气,写下了这封信,将信交给一个人(请大家密切关注这个未出现姓名的送信人)并让他送出去。可惜他不争气不能多撑一会儿,亲眼看着信件被送出去。历史告诉我们:他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而这封信,也最终未能交到扶苏的手中。

皇帝驾崩,身为现在帝国第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李斯深思后决定:秘不发丧。

李斯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历史上无详细记载,他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出的此等决定。但我们不妨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设想一下。李斯秘不发丧的决定一定有个大前提的存在。如果不这么设想的话,下面很多东西都无法成立‐‐李斯认定信已经被送出去了,且不日就传至扶苏手中。

如此一来,秘不发丧的原因就很好解释了。他必须为扶苏赶到咸阳主持嬴政的葬礼争取足够时间。

嬴政在巡游途中死亡的消息,在扶苏赶到咸阳前坚决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要忘记车上躺着的这位死人,他有二十多个儿子。李斯一怕这些公子们篡位,二怕除了公子以外的人造反。

于是,为了掩人耳目,李斯将嬴政的尸体放在通风良好的马车里(车),并且让宦官日夜陪在马车中,派人按时给车上送食水和奏章。

这位倒霉的陪同宦官史书上没出现名字,这许多天的确苦了他。

这个办法很好,但当时的李斯可能忽略了一件事,现在是7月啊。这么炎热的天气,一块死肉不发臭才怪。

果然,没有过两天嬴政的尸体就发出奇臭,李斯灵机一动,找人去买了一车鲍鱼。这东西,吃起来很香,可味道奇臭,估计其杀伤力比臭豆腐还强。鲍鱼车紧跟在嬴政的车子后面,李斯企图用鱼臭掩盖尸臭。

这在今天看来是很愚蠢的欲盖弥彰的拙劣手段。先不说尸臭和鱼臭根本不是同一种臭。就看堂堂皇帝的坐车后面居然紧跟了一辆装臭鱼的车子,你觉得合理吗?

但当时的李斯可管不了这许多。因为他坚信,大臣们虽然会怀疑,但绝没有人敢出声,更不会有人胆大到去求证。不要忘记,嬴政有他的坚持啊,他是从来不见人的。谁敢见他,就被当恶鬼杀掉。大臣们也都还是人,不想死啊。

纸勉强包住火,可接下来更麻烦:万一巡游大队走得太快,扶苏还在路上就到了咸阳怎么办?所以必要的时候大队得减慢速度等一等&ldo;正拼命往回赶的扶苏&rdo;(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同时,大队走得太慢,嬴政的尸臭味连鲍鱼臭都掩盖不住又怎么办?

总之,这段时间李斯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方面要掩盖嬴政尸臭,另一方面费心计算巡游大队回到咸阳和扶苏赶到咸阳的时间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