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始皇帝,即便当代文人的速度再快。我想短短十一年时间也不够他们写出什么帝王之术,以及破解防备帝王之术的指导书吧。
所以说,赵高此刻说话的艺术就完全是他原创。他充分地了解了帝王的这一点特性。后人们也因他受益,转载的转载,盗版的盗版。以至于出了许多中国帝王权谋之术等的书籍,有了&ldo;将才非比帝王术,朝野遍地是埋伏&rdo;云云。他从小事做起,明明是他舌翻莲花,击中李斯软肋对其示弱再诱以重利,可其中的过程他只字不提,只用一句&ldo;以太子令喝之,焉敢不从!&rdo;来应对胡亥。让后者这个白痴乐翻天,且将这种傲视天下我一人的自我感觉良好进行到底。
赵高赵高,又是赵高。写到这里估计看的人会问:你怎么总是这么夸赵高?
其实,我的确是在夸赵高。这个家伙半生传奇青史留名,相对史书中仅出现某某人于某年某月攻破某城擒获&ldo;守将&rdo;中的守将兄,又或者那些某人,某地人,曾任何职。这样空泛的记载要强上许多。
要知道能名留青史是多少古人,特别是古代文人一生所求的梦想。就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多少中国历史上那些可笑的、可悲的一心只想名留青史的酸腐愚忠之人。
言归正传。
我夸赵高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人格,此人的人格卑劣无耻已是公认。在后面,后面的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此人更为愚蠢可笑的一面。我想说的是此人的性格,性格不同于人格。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多数人认同性格决定命运理论的今天,赵高的性格有值得我们一看的地方。
头一个要说此人大胆,所谓胆大包天是也。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行谋逆篡位之事。敢头一个告诉或暗示身边的人,现在造反的时机来了!
而这又不仅仅是胆大能做到的,这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判断力,在适当的时机钻适当的空子,对适合的人说恰当的话,这点已经说太多了,比方赵高pk胡亥and李斯。这些都不是凭运气能做到的。
胆大谋略都有了,此人具备能成事的性格点还不止于此。他还十分能忍耐。从小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他忍,学史长途艰辛无比他忍,入秦宫为吏战战兢兢他忍,在嬴政身边伴君如伴虎他也忍……一直忍到命运之神也被打动,一个嚏喷崩了始皇帝。
就是这样一个赵高,拥有这么多&ldo;性格决定命运学&rdo;中典型性格的家伙。他用除了上述之外的特性,外加一些知识才学、一些心狠手辣、一些厚颜无耻,玩转了整个大秦天下。昔日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最终就这样被他玩完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正想表达的只有一个。任何事做来都不易,而做成这件事的人,他身上总有某些特性,值得我们聚焦,就是这样。
当年举世欲诛秦,那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赵高》&iddot;欧阳轩
今宵无月明
赵高、胡亥、李斯三个人既已达成共识,那么就要展开实际行动。怎么做?四个字:矫诏篡位。
他们以嬴政的口吻写了另一封诏书,盖上符玺,让使者快马加鞭送去扶苏蒙恬那。这是明面上做的事,暗地里的应该还不止。
扶苏、蒙恬在哪呢?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北一带。伪诏从沙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一带发出。我翻了下地图,这两个地方离得还真不近,就算走直线也要横越过山西陕西,当然,嬴政队伍是一直向陕西进发着的。
我们就给传信使者十天时间吧,这距离,马不停蹄的话勉强能送到。十天的时间不长不短,但是已经足够某些人搞些小动作。
一晃诏书被使者送到扶苏手中,扶苏看到诏书内容当时就哭了。他哭得很伤心。
诏书的内容大致如下:扶苏,你和蒙恬驻守上郡十几年,没有功劳。你还天天抱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你这样的儿子太不孝顺了,现在我让你自杀。蒙恬作为大将,知道你的所作所为却不规劝,也要自杀。当然,死之前蒙恬把兵权全部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看完哭着就要拔剑自刎,蒙恬手快一把拉住,对他说:&ldo;先不要自杀,小心有诈,你先上疏问问,确认以后再死不迟。&rdo;
扶苏继续哭,说:&ldo;父亲要儿子死,这还需要再问吗?&rdo;说着,就趁蒙恬不注意抹了脖子。扶苏死了,蒙恬坚决不肯自杀。使者让他交出兵权,就把蒙恬关押了。
短短数语,就是这样。
这两位一个死一个囚,可都不是普通人物啊。一是嬴政长子,一是手握二十万重兵的大将,他们都不是普通贩夫走卒,这样两位就这么弱?想让人怎么捏都行?蹊跷啊,太蹊跷了。
诏书是假的,这个蒙恬早就看出来,要不就不会明确提醒扶苏&ldo;安知其诈乎&rdo;。
原因很简单,这封以嬴政口吻写的,并盖了符玺的诏书,说的都是瞎话。
诏书说扶苏和蒙恬驻守边关十几年而没有功劳,这不对。蒙恬在上郡是十多年了不假,可扶苏是什么时候来上郡的?在始皇三十五年,嬴政坑儒完,扶苏就上疏提意见说,父亲大人,你这样做不太好吧。嬴政一怒,就打发扶苏滚去上郡做监军。到现在才不过两年多。还有,蒙恬是绝对有功的,扶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