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解说台儿庄战役 > 第37章(第1页)

第37章(第1页)

此时的庞炳勋心情是复杂的。论眼下,战事如此紧急,确实亟待援军,可偏巧援军又是昔日的冤家对头。张自忠能不能对我这个曾经图谋不轨的人鼎力相助呢?庞炳勋心中没有底。

张自忠的态度如何,的确成了临沂战场上的关键。

张自忠,字荩忱,清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七日(1891年8月11日)生于山东临清县唐家园村,家道丰裕。兄弟姐妹中,张自忠排行第五。20岁时考入天津法政学堂,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专攻法学。

时下,虽然已是民国时期,但张自忠所见所闻的,仍然是贪官污吏、民不聊生、列强横行,与清末旧观毫无二致。他不无愤慨地说:&ldo;国家、民族到了如此的地步,我们还守着案头死读书,咬文嚼字地准备作刀笔吏,实在让我于心不甘!&rdo;于是,他断然投笔从戎,于1914年远足关外,投奔了临清同乡,陆军第二十镇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团团长车震,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1916年,升任暂编第一师师长兼岳州镇守使的车震,在湖南被护国军击败,被迫解甲归田,张自忠也随之重返家园。车震了解张自忠的胆识和才干,于次年亲自将他带到廊坊,介绍给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1919年,他进入教导团学习,因品学兼优,被冯玉祥誉为&ldo;标准学员&rdo;。结业之后,连获晋升,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官学校校长等职。

在军中,张自忠以善于训练部队著称。他一向身先士卒,严肃军纪,极重训练和管理,所辖部队常常为军中第一,号称&ldo;模范&rdo;。

在军事训练上,张自忠特别注意部队耐苦精神的锻炼。他说:战争之事,或跋涉于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骋于酷暑恶障之乡,或露营于雨雪,或昼夜趱程。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在枪林弹雨之中,血肉横飞,极人世所不见之惨,受恒之所不经之苦。这种精神和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练之有恒,岂能堪此。练兵之宗旨,以能效命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他训练部队,不容有半点懈怠,故有&ldo;扒皮&rdo;将军之称。然而属下既畏他又敬他,原因是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的宗旨是&ldo;兵未做,官先做;兵未行,官先行&rdo;。盛夏训练负重行军,暑热难忍,他跑在最前面;寒冬训练赤脚行军,他第一个脱掉鞋袜。他要求虽严,但体恤士兵,训练中有马不骑,专为生病战士备用。生活上,他也毫无浮华奢侈,&ldo;每日两餐,必与宾客及幕僚共食,席次质讯问题,研讨战略,指示机宜,娓娓不倦。虚心自处,常若不足。生平举箸而食,拥衣而卧,从无食饱居安之想。&rdo;1因此,训练虽苦,属下却十分信赖、敬仰和服从他,乐于随他为国效死。

训练中,张自忠还十分注重激发属下的战斗士气和爱国精神。他常用&ldo;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rdo;等语激励属下发奋向上。他说:&ldo;人生活一百岁也要死,老死、病死、遭不测而死,都是死,为国家战死也是死,但是死的意义,死的价值,便各不相同。我们军人应当为国效死,这是我们军人的本分。&rdo;2自从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ldo;济南惨案&rdo;以后,他就对日军的暴行痛恨不已,下决心誓死杀敌报国,并以日本帝国主义为假想敌训练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抓紧了军事训练,表现出杀敌救国的急切心情。他经常对官兵说:&ldo;人怎么都是死,打日本鬼子而死,才死得其所。&rdo;1&ldo;军人要活得像个样子,死也要死得像个样子。我要找一个最好的时机和敌人死拼,带领你们在头里死,叫敌人知道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是不可以随意侮辱的。&rdo;2

正是因为有这种杀敌报国的民族义愤,才使得他能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威震敌胆,所向披靡。时下,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受命为第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督率1500名官兵大战喜峰口,驰骋罗文峪,大挫日军进犯关内的锐气,大扬第二十九军大刀片的神威,以至日本舆论界也惊呼:皇军六十年来胜利攻取之声威,被第二十九军剥夺净尽!

长城抗战后,张自忠率第三十八师开赴山西平定、阳泉一带整训。1935年春,第三十八师移师察哈尔,张自忠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同年11月,张自忠任代理察哈尔省主席。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张自忠任委员。1936年5月,又调任天津市市长。他不得不忍辱负重,苦撑局面,与敌周旋,以待来时。正如周恩来所说:&ldo;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rdo;31937年4月,应日方邀请,张自忠以冀察平津军政工商考察团团长的身份赴日考察。在此期间适逢名古屋国际博览会开幕,张自忠作为中国官员前往剪彩。可是博览会中国馆的对面是伪满洲国馆,张自忠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侮辱,当即拒绝剪彩并向日方提出抗议。后日方取下伪满洲国旗,张自忠方参加了剪彩。考察期间,日方曾提出所谓&ldo;中日联合经营华北铁路,联合开采矿山&rdo;等要求,企图逼迫张自忠在中日经济提携条约上签字。他断然拒绝,并决定提前回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