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玉记》〔14〕出前集卷十,题下有注云:“幼玉思柳富而死”,今删。
《王榭》〔15〕出别集卷四,有注云:“风涛飘入乌衣国”,今删;而于题下加“传”字。刘禹锡《乌衣巷》诗〔16〕,本云:
“朱雀桥边野糙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篇改谢成榭,指为人名,且以乌衣为燕子国号,殊乏意趣。而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17〕乃已引为典据,此真所谓“俗语不实流为丹青”〔18〕者矣。因录之,以资谈助。
《梅妃传》〔19〕出《说郛》三十八,亦见于顾氏《文房小说》,取以相校,《说郛》为长。二本皆不云何人作,《唐人说荟》取之,题曹邺〔20〕者,妄也。唐宋史志亦未见著录。后有无名氏跋,言“得于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又云“惟叶少蕴与予得之。”案朱遵度〔21〕好读书,人目为“朱万卷”。子昂〔22〕,称“小万卷”,由周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累仕至水部郎中。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宋史》(四三九)《文苑》有传。少蕴则叶梦得〔23〕之字,梦得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时终于知福州,是南北宋间人。年代远不相及,何从同得朱遵度家书。盖并跋亦伪,非真识石林者之所作也。今即次之宋人著作中。
《李师师外传》〔24〕出《琳琅秘室丛书》,记所据为旧钞本。
后有黄廷鉴〔25〕跋云:“《读书敏求记》云,吴郡钱功甫秘册藏有《李师师小传》,牧翁曾言悬百金购之而不获见者。偶闻邑中萧氏有此书,急假录一册。文殊雅洁,不类小说家言。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张端义《贵耳集》载有师师佚事二则,传文例举其大,故不载,今并附录于后。又《宣和遗事》载有师师事,亦与此传不尽合,可并参观之。琴六居士书。”《贵耳集》〔26〕二则,今仍迻录于后,然此篇未必即端义所见本也。
道君北狩,在五国城或在韩州,凡有小小凶吉丧祭节序,北人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北人集成一帙,刊在榷场中。传写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余曾见一本。更有《李师师小传》,同行于时。
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檃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后云:“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李师师因歌此词。道君问谁作。李师师奏云:
“周邦彦词。”道君大怒,坐朝宣谕蔡京云:“开封府有监税周邦彦者,闻课额不登,如何京尹不案发来?”
蔡京罔知所以,奏云:“容臣退朝呼京尹叩问,续得复奏。”京尹至,蔡以御前圣旨谕之。京尹云:“惟周邦彦课额增羡。”蔡云:“上意如此,只得迁就。”
将上,得旨:“周邦彦职事废弛,可日下押出国门!”
隔一二日,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李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道君方以邦彦出国门为喜,既至,不遇。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不知官家来。”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今“柳阴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乐府待制。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当时李师师家有二邦彦,一周美成,一李士美,皆为道君狎客。士美因而为宰相。吁,君臣遇合于倡优下贱之家,国之安危治乱,可想而知矣。
右第八分终
※※※
〔1〕《摭遗》《宋史·艺文志》列于《翰府名谈》之后,把它当作《翰府名谈摭遗》。鲁迅则疑其为《青琐高议摭遗》,亦即士礼居写本《青琐高议》的别集。
〔2〕孙副枢《青琐高议》中全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副枢,枢密院副使。枢密院,宋代掌管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务的中央官署。
〔3〕《流红记》传奇篇名,题“魏陵张实子京撰”。写书生于髆在御沟中拾得题有诗句的红叶,后来恰巧娶得这个题诗的宫女为妻的故事。
〔4〕“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流红记》中“好事者”赠于髆的诗:“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于髆写于红叶的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皆自顾况这两句诗变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