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叫做张璁的进士的一个奏章,又让这个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张璁是一个&ldo;投机分子&rdo;,他刚刚考取了功名,想要赶紧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他的政治敏感的神经告诉自己,现如今嘉靖帝和内阁斗争实则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往上爬的机会。他在奏章上引经据典,支持嘉靖帝,这时候的嘉靖就好比打了鸡血,在本来的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于是他立刻召见了内阁大臣的首辅杨廷和,并且把张璁的奏章给他看。
杨廷和一看奏章的作者,根本就不屑于看,只留下一句,这个人根本没有资格来说皇宫内院的事情。就这样,嘉靖皇帝和内阁首辅杨廷和针尖对麦芒的斗争拉开了帷幕。
朱厚熜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写了封诏书给内阁,宣布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则成为皇太后。杨廷和直接利用手中封还的权力,将这封诏书退给了皇帝。
眼看自己的母亲就算是来到了北京,进了皇宫内院,自己却不能管她叫妈妈,这对于任何一个孝顺的儿子都是致命的打击,这个朱厚熜直接给杨廷和传话说,得了,咱们也别争了,这个皇帝我不当了!你另找高明吧!
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臣一看这种情况,知道年幼的朱厚熜是铁了心,于是就退了一步,和皇帝也算是达成了一种共识‐‐慈寿皇太后(孝宗皇后)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尊为庄肃皇后,嘉靖皇帝的亲生祖母皇太后邵氏尊为寿安皇太后,母亲兴献后尊为兴国太后。
但是,是否能够给自己的父母争来正规的称谓,这已然成为了嘉靖皇帝心里的一根刺,时不时地就要跳出来拨动一下。而且,他做皇帝的时间越久,越肆无忌惮,嘉靖就属于这一种人,他常常会想,反正现在我已经是皇帝了,我想管谁叫爹也应该由我自己做主,而不是听从你们这些内阁大臣们的意见。不过嘉靖虽然年纪小,但是非常聪明,他早就知道内阁大臣们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更何况还有整个文官集团都和他们是统一战线,他不能轻举妄动,他在等待一个时机。
等待的时间并没有太长,他就等到了一个所谓的机遇,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了,写了一封奏章,上面说嘉靖皇帝啊,您看您现在管自己的父亲兴献帝叫叔父,自己的母亲兴国太后为叔母,这有违人伦纲理,天下的百姓自然也知道您究竟是何出身,还不如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兴国太后为圣母呢。
这份奏章让嘉靖皇帝看得两只眼睛都直冒星星啊,连忙把这件事情甩给了内阁,让他们好生斟酌。
文官集团的那些老家伙一看,鼻子差点没被气歪了,心里说,好你个桂萼,我们好不容易让皇帝忘记了这件事,无缘无故地,你提它做什么!于是新的一波上书弹劾又开始了,这些翰林院的知识分子非常团结,他们统一了口径,希望嘉靖皇帝能够下令降罪于桂萼,最好能处以死刑。
内阁首辅杨廷和又站了出来,他的手段非常常见,那就是辞职,只要嘉靖皇帝敢将自己的父亲封为皇帝,我就不干了。
早在
第一回合的较量中,杨廷和就曾经辞职过一次,但是当时嘉靖皇帝刚刚登基不久,还比较碍于内阁的权力,他用辞职逼迫皇帝的妥协。但是他却忽略了,现在的嘉靖皇帝羽翼逐渐丰满起来,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刚刚进宫的毛头小子,所以当朱厚熜看到这封辞呈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淡淡地说:&ldo;杨阁老年岁已高,为朝廷作出了不少的贡献,现在批准他回家颐养天年。&rdo;
谁也没想到嘉靖皇帝竟然同意了这封非常明显带有威胁意味的辞呈,杨廷和一走,内阁也好、文官集团也罢都失去了领袖,于是他们也纷纷向皇帝递交了辞呈,文官集团认为,我们好歹是朝廷中的重臣,我们要是真的都走人了,看你皇帝该怎么办!
这些文人往往过分地看重自己,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给了嘉靖皇帝一个下定决心的理由。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这件事情在皇帝眼里看来,就是赤裸裸的威胁,这些文官集团根本就没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管谁叫爹他们要管,这皇帝的威信何在?于是他决定要采取冷处理,就是对文官集团不闻不问,反正他们也不敢真的就放弃了大好的前程。
文官集团估计错了皇帝的心思,而嘉靖帝也估计错了文官集团的胆量,看到嘉靖帝这样的反应,他们就知道,完了,皇帝来真的了,他已经铁了心要给自己的亲生父母正名了。首先站出来的是尚书金献民和少卿徐文华,他们对同僚们说:&ldo;我们的奏章皇帝估计都没有看,要不然怎么这么长时间都不给我们回复,看来皇帝是要开始行动了,为了保护大明王朝的颜面,我们不能对皇帝的这种行为听之任之!&rdo;其他一些人听了之后,立刻正义上身,各个点头,甚至有人振臂高呼道:&ldo;国家养士百余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rdo;
想那文官集团中的大臣们,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团体,正所谓是一呼百应,转眼之间,京城之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听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参与到了文官集团和皇帝的斗争之中。
所谓的斗争当然不可能是真刀真枪地去威胁,文官嘛,所采取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进谏,另一种就是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