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一样的笑容。
来到村里卖东西的那些货郎总是风尘仆仆,他们衣衫褴褛,风吹日晒,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在走街串巷中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
每到一个村子时,总会提前摇动几下手中的拨浪鼓,摇晃一阵子,那清晰响亮“咚咚咚”地拨浪鼓的声音便会在空中骤然响起。
“拿破鞋,旧布袋,旧塑料布,梳掉的碎头发来换江米糕、花头绳了……!”接着,沙哑的叫卖声像一股神奇的魔力似的此起彼伏的传到家家户户。
巧珍听到声音,慌忙放下手中没有忙完的针线活,她飞快地走到屋里,从门后面找到那些平时东拼西凑的废弃物品,怀里抱着小芳出去了。
俊芳的红头绳前几天扎头发的时候也断了,巧珍想给她换个新的发卡。
她把家里那些破烂不堪的旧衣服,鞋面旧的不能再穿的鞋子,甚至平时梳头掉下的头发都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她舍不得扔。
过日子不都是这样吗?不能大手大脚,她想等到卖货郎的来了进行物品交换就可以变废为宝,这些小物件对她来说可是发挥了大用处。
俊红也爱吃这个难得的零食——江米糕,平日只要听到卖货郎吆喝的声音,她就会背着母亲,兴致勃勃地把家里那些不能用的塑料布拿去交换。
虽然,它只是乳白色的圆形糕点,但吃到嘴里的感觉还是甜甜的,滑滑的,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恍若人间美味。
巧珍拿着收拾好的废旧用品,循着卖货郎的声音走去,她满怀喜悦,步子也轻快了许多。
只见,车子前面放着一个陈旧的方方正正的木箱,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箱子吸引着村里无数人翘首以盼的目光,让人心神向往。
它分为上下两层,只要轻轻的打开木箱,盖子的反面木板上下对应着两排整整齐齐的钉子。
钉子上方分门别类的罗列着姑娘们扎头用的五颜六色的毛线头绳,漂亮发卡,妇女们做鞋用的有弹性的松紧布,孩子们裤子上的松紧带儿等日常用品。
箱子里面还摆放着做衣服用的各种各样针头线脑,花手绢,剪刀、别针儿等,别看箱子虽小,里面的商品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车子中间装着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零食——江米糕,后面是卖货郎走街串巷收集起来的破鞋,旧布袋儿,破烂衣服等。
如果有人拿着破烂儿东西换针头线脑或江米糕,货郎往往凭着经验,只用把它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就可以知道大致的重量,光顾他们生意的大部分都是村子里的小孩儿和妇女。
货郎接过巧珍手中的破鞋头儿,用手仔细地抖动了两下,在估摸重量之后,又接过巧珍手中的头发,把它装进木箱角落的那个袋子里。
他热情地询问:“大姐,你想换些啥?”
“换几个套被子用的顶针,再给孩子换个发卡。”巧珍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物品,用眼睛的余光在不停地观望着。
这时,她盯着车子上的江米糕袋子,想到了孩子们嘴馋的模样,再换点江米糕……”
哟,“是大姐呀!”耐凡看到巧珍抱着小芳在卖货郎这里以物换物,她的心里就有一种不开心。
“咋了这是?怎么看着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来,耐凡,尝尝我换的江米糕,可甜了。”
“谁像你那么悠闲,人家心里都快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