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臣以为皇上应该移龙驾往南京暂避,待各路援军抵达京城击溃后金兵马再回京不迟。&rdo;一个大臣道。
&ldo;荒唐!若是皇上退守南京,让天下黎民如何看待皇上?&rdo;倪元璐咆哮了一嗓子,朝崇祯哀求道:&ldo;先贤有云,天子死社稷,宁可玉碎而不为瓦全!怎可为了建奴宵小而退让半步!&rdo;
先不说历史上的崇祯做得如何,崇祯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敢&lso;天子死社稷&rso;的皇帝,自然不会在后金十万兵马面前就退守南京。
崇祯点头首肯了倪元璐的说法,问道:&ldo;倪爱卿可有何退兵良策?&rdo;
&ldo;微臣以为,现下最急为广募兵源,死守京城,
方勤王之师抵达京城,然后一举击溃来犯之敌。&rdo;道:&ldo;臣有一人,熟通军务,定能保得京师不失!&rdo;
此时地崇祯正是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听到倪元璐的话,急忙问道:&ldo;此人是谁?&rdo;
&ldo;原辽东经略孙承宗!&rdo;倪元璐道。
‐
王承恩听到&lso;孙承宗&rso;的名字,心中一惊,明朝抗击后金的名将孙承宗死得最惨烈,死得最让人景仰!历史上,这个天启帝年间的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崇祯十一年自己地家乡高阳,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被活活勒死。
崇祯从龙椅上站起身大声道:&ldo;宣朕旨意,为保京师安慰命袁崇焕死守蓟西,速宣孙承宗进京。广纳人才,广募兵源!&rdo;
整个早朝,王承恩以安国公的身份站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冷眼看着这个大臣献人,那个大臣献策,完全一副后金袭击京城事不关己,高高挂上的派头。崇祯才委任了袁崇焕不久,就给后金来这么一手,此时的崇祯完全被兵临城下急昏了心志,只要大臣们死守京城的建议全盘接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早朝过后,王承恩与倪元璐一起走出紫禁城,倪元璐看着王承恩一脸平静,好象后金十万铁骑袭击京城,根本就另他毫不动容一般。倪元璐疑惑道:&ldo;你这厮今天的表现,是镇定?还是完全事不关己?&rdo;
&ldo;急有何用,就后金的十万兵马攻得下京城吗?&rdo;王承恩笑呵呵的继续道:&ldo;这孙承宗为人如何?&rdo;
倪元璐回道:&ldo;宁锦防线有这人一半地功劳,天启年见,袁大人都对魏忠贤讨好巴结过,惟独这人从不买魏忠贤的帐!而且宁锦防线能修筑成辽东关外第一防线,此人的功劳应该最大,而且袁大人也是这人一手提拔起来的,&lso;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rso;。&rdo;
&ldo;还真是个人物!&rdo;王承恩叹道。其实大明朝不缺乏能臣,只不过能臣都斗不过满朝地宵小而已!
倪元璐叹道:&ldo;如此国难之时间,我能做的就是将家资尽散,广邀死士以卫京城!&rdo;
&ldo;倪大人的家资太少,就算将自己的字画全卖了,能邀个几百死士算不错了,杯水车薪,何必呢?&rdo;
倪元璐突然道:&ldo;我的人手自然是少了,可你这厮的人手却多呀!你这厮家中护院数量众多,在上海又养着五千私人兵马,这个时刻该是报效皇上的最佳时机呀!你往时要炮要工匠我可从来没含糊过,这个时刻你不调遣那五千人马驰援京城,看我不参你一本!&rdo;
&ldo;曾经我就跟倪大人说过,这兵马本就帮皇上练的,现下自然会驰援京城,倪大人该信了吧?&rdo;
倪元璐点点头,叹道:&ldo;其实这大明朝思虑最长远的非你这个太监莫属!&rdo;
&ldo;哈哈!&rdo;王承恩大笑,见已经走到了自家府邸,便朝倪元璐道:&ldo;倪大人,要不进到寒舍盘横片刻?&rdo;
&ldo;不了,受了皇命,需立刻前往高阳。&rdo;
王承恩只得与倪元璐抱拳做别,进了自己家门。傍晚,丁离已经一个人骑了快马赶回京城王府,将如何送了九云到天津登船,秘密送往上海禀报了一边。
也就在此时,袁崇焕得到了自己得力部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人马驰援遵化集体战死的消息后,袁崇焕这才知道后金人马已经杀到京城附近了,当即率了祖大寿、何可刚等九千骑兵入援京城,这支骑兵就是以后所称的关宁铁骑中的一部分。
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但皇太极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天险蓟门关,兵逼北京。
不管袁崇焕是不是在诱敌深入,后金的先锋部队此时已经突然出现在京城的西北方向,京城四门顿时紧闭,守卫京城的京师三大营在军官的叫喝声下迅速登上城墙。
王承恩在自己家中听着明军示警的炮击声,知道一场改变很多人命运的&lso;己巳之变&rso;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卷四扬威章111兵临城下
------------------------
祯这一个月来几乎精神崩溃,这个快十九岁的少年第疲心倦!
九云公主在大婚之日无故失踪,不仅仅连钱府的仆人没有察觉到,就算与九云成婚、作为驸马爷的钱孙爱竟然昏迷到了下午才让钱府的仆人察觉到。听了钱孙爱的禀报后,崇祯大概猜到是自己顽皮的妹妹有意迷昏钱孙爱一走了之。九云的失踪却因为后金的大军压境,让崇祯无暇他顾,一心对付这次明朝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