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误区,得改。
说得好像同样是医生,牙科医生的就能去做脑部手术一样。
大姐夫笑他没见过世面,“国庆,这自行车可不好买,券不是谁都能领的,就我这辆车,还是因为结婚时,找人托关系才把工业券倒到手的。”
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满大街都是共享自行车,用手机扫一扫两块钱就能骑走。
而在1983年,一辆自行车还要150块钱,这不是钱的问题,重要是要有券,这个券就相当于许可证。
现在的李国庆,两手缺,一手缺钱,一手缺工业券。
自行车在这个时代的作用相当于四十年后的私家小轿车。
没有自行车,要想把红薯运出去除了靠人力挑出去,也可以乘坐手扶拖拉机。
只是,手扶拖拉机运输会产生路费,每天一趟来回,也是钱。
他开始明白,为什么村里的人,宁可把食物囤起来也不天天拉出去卖了。
从村里到镇上十几公里,拉出去不一定能卖完。
还要再拉回来,这一天就耽误了,家里的农活也是需要人来做的。
特别是农忙时节,错过了农时就会影响收成。
就连到镇上中学的,都是从家里带米去换餐票,根本就没钱。
本来李国庆觉得找到一条发家致富路。
只要每天赶两趟用自行车拉红薯,收入就是二十块钱,一个月就能有六百块。
这是建立在每天有红薯卖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而且要早上天刚亮就要出发,到中午再赶回来,吃完中午饭后再跑一趟。
如果遇到连日下雨,根本就没办法拉红薯去卖。
在回家的路上,刚开始时他是想着想办法买自行车的,经过考虑之后,他觉得还是先解决连年受灾的问题比较重要。
回到村里,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到村委会找村支书。
这个老支书年纪已经五十多岁,在下岗村任职好多年,可以说对村里的一切大小事都很清楚。
“老支书,在忙呢!我想向你反映一下村里的情况。”
听到有人叫,老支书摘下老花镜放在已经破旧掉漆的办公桌上。
抬眼看到李国庆进来,先是一愣。
几秒钟之后问道:“原来是国庆呀,什么事?”
平日里,老支书走在村里,李国庆从来不会正眼瞧,更不会主动和他打招呼。
而且李国庆小时候可没少用石头砸烂村委会的玻璃。
可以说,李国庆从来没有让老支书省过心。
“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我今天来是有正事。”李国庆就像是进到自己家一样,显得很随便。
直接就坐到了椅子上。
这可把老支书整懵了,不知道李国庆到底有什么事。
“什么正事?”老支书根本就不想和他搭话,觉得一个吊儿郎当的人怎么可能有什么正事。
“我觉得村里应该修建河坝。”李国庆说道。
老支书皱了一下眉头,怔了一下,看向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