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恭亲王有多少钱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比文件审批权更重要的,当然是接班人的问题。

同治皇帝死后,有关其接班人的选择乃至争论过程,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而在野史中,却存在许多不同的版本。

说法之一,是当时皇后阿鲁特身怀有孕。果如此,当然必须等待她的临产,如果所生是男孩,继承人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所生是女孩,则再另行挑选接班人。史家经常引用的一段&ldo;野史&rdo;,说是慈禧当时表示:&ldo;皇后虽已有孕,不知何日诞生,皇位不能久悬,宜即议立嗣君。&rdo;

恭亲王则认为:&ldo;皇后诞生之期已不久,应暂秘不发表,如生皇子,自当嗣立,如所生为女,再议立新帝不迟也。&rdo;

其他王公大臣也几乎都赞同恭亲王的意见,但慈禧却坚决反对:&ldo;现在南方尚未平定,如知朝廷无主,其事极险,恐致动摇国本。&rdo;

这个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段子,其实连野史都称不上,其来自两个英国人写的《慈禧外纪》,而这本初版于1910年、畅销世界数十年的&ldo;历史巨著&rdo;,已经被无可争辩地确定为&ldo;伪书&rdo;----一部彻头彻尾的历史小说而已。两位作者创作同治皇后怀孕的灵感,估计就是来自于那与中国御史们一样&ldo;风闻报事&rdo;的《纽约时报》驻华记者。

说法之二,同治皇帝曾想立孚郡王之子、贝勒载澍为接班人。据说同治已经要求其师傅李鸿藻在病榻前起草这一传位诏书。但这一说法同样源自《慈禧外纪》,被国内大量辗转摘引后,添油加醋,最后说是李鸿藻心中害怕,起草完后就到慈禧那里去汇报,慈禧一看大怒,下令给皇帝&ldo;尽断医药饮膳&rdo;,活活饿死了自己这位亲生骨肉、少年天子。

说法之三,是同治皇帝选择了陪伴自己一同去寻花问柳的哥们儿、恭亲王之子载瀓。据说,因此之故,当同治皇帝驾崩,慈禧召集领导班子商议接班人大事时,恭亲王居然说一了句:&ldo;我要回避,不能上去。&rdo;这一说法,来自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但日后官至直隶总督的陈夔龙,当时还在老家刻苦攻读迎接高考呢,这当然也是道听途说。

说法之四,则是从下一辈的&ldo;溥&rdo;字辈选择,这一辈居长的是当时6岁的溥伦(后出任农工商大臣,拥护共和),但溥伦的父亲载治却是从远房过继给隐志郡王奕纬(道光长子,咸丰皇帝和恭亲王的长兄.早夭)的,不是近支亲室,血统不纯。这说法,同样源自于《慈禧外纪》而被广为转载,极不可靠。

尽管以上说法的来源都相当不靠谱,但也大致列举了当时可能的接班人选。从各方面衡量下来,载湉(光绪)作为接班人的确是相当合适的,尤其在血统上,他不仅是醇亲王奕譞之子,最纯正的天潢贵胄,而且其生母、醇亲王福晋正是慈禧太后的嫡亲妹妹。也就是说,慈禧太后身兼载湉的伯母和姨妈双重关系,这是其他皇侄们(包括恭亲王的儿子们)所无可比拟的。

绝路皇后

同治皇帝死后不久,皇后阿鲁特便也香消玉陨。

根据官方公布的文件,这位皇后死于悲痛,&ldo;毁伤过甚,遂抱沉疴&rdo;。官方的评价很高,说她正位中宫后,&ldo;淑慎柔嘉,壶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rdo;。悲痛是可以想见的,但一个21岁的健康的年轻女子,会因悲痛过度而死亡,则是比较离奇的。也无怪乎后来野史中出现很多段子,来试图重新阐释阿鲁特的离奇死亡。

以《纽约时报》等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乐于从权力斗争的角度来解读皇后之死,而其立足点就是皇后其时身怀有孕,慈禧为了一已的权欲,居然连亲生的孙子(或孙女)都不顾,迫害皇后致死。这种说法,在《慈禧外纪》出版后,经多方辗转摘引,几乎成了一种定论与共识,尽管其毫无史料支持。

中国本土产的野史,在更有中国特色的解释:&ldo;婆媳是天敌&rdo;之外,也将焦点聚集在权力斗争上:阿鲁特皇后将是慈禧太后干预政治的竞争对手之一。各种段子综合起来看,基本说的是同治死后,慈禧便有逼死皇后的打算,逐渐断绝了她的饮食供应,皇后无奈,写信给娘家,其父回信只有四字&ldo;皇后圣明&rdo;。皇后知道娘家也没办法了,只好自杀身亡。关于她的自杀,有说是吞金,有说是绝食。

当后世将所有的指责都指向慈禧时,一个美国学者却发出子惊人之语:所有这些,可能都是恭亲王的阴谋。

凶于就是恭亲王?

美国学者西格雷夫在他那本极为畅销的慈禧传记《龙夫人》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说同治皇帝、皇后、荣安公主的一连串离奇死亡背后有阴谋的话,那最大嫌疑人不是慈禧,而是恭亲王。

西格雷夫首先排除了慈禧太后&ldo;作案的动机&rdo;:无论如何,阿鲁特能够成为同治的皇后,必定是经过慈禧的首肯;而自己的孙子(如果阿鲁特真怀孕的话)能继位,对慈禧的地位不仅没有伤害,而且还将&ldo;给她在下一代中的安全提供保证&rdo;。其实,西格雷夫没有提到,作为太皇太后,并不必然丧失自己的权力,清代初期的孝庄太后,就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在其孙子康熙皇帝的早期,成为执掌实权的摄政者,而不是康熙的生母。太皇太后摄政的难度,并不比皇太后摄政的难度高多少,两者都是同样的权宜之计而已,关键在于政治力量的平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