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香之浓郁,在鲁省人的味蕾上更是会形成翻倍的效果。
香,而不糊,这就是对控制火候最完美的表现,甚至直到苏辰把白菜帮子加入锅内的时候,先前的眉毛葱还是白绿相间,丝毫没有要发黄的意思。
只有苏辰自己知道。
那些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很多人做炝锅这一步,为了尽可能的发挥葱香是一定要把葱煸炒至微微金黄的状态才行,包括苏辰最开始做的时候也是这样。
待白菜帮子略微发软,白菜叶子煸炒出一些水分之后,苏辰直接给锅里加入了满满的!
清汤!
对,就是制作鲁菜时需要的清汤!!!
自从创造出了S级别的清汤和奶汤之后,苏辰对这两味汤算是情有独钟,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在厨房里煮上一锅汤。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抽个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吊好。
这个东西不愧是鲁菜之宝,不管做什么菜,只要是需要提鲜的菜,全都可以淋上一勺,好用极了!
像鸡精这种东西,已经快要从苏辰的厨房里退出了,工业制作的东西终究还是比不上原汁原味来的实在。
见到苏辰这么用清汤,在场的厨子们也是震惊不已。
就这清汤加进去,再来上一勺奶汤。
别说煮面条了,这就是煮一锅鞋拔子它也好吃啊!
看到这里,几位师侄已经笃定,这面条绝对得好吃,但能好吃到什么程度就得吃了才知道了!
直到锅中略微泛白的清汤沸腾起来,苏辰这才把切好的面条抓匀加入。
按照汤面比例六四开。
再过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苏辰松了口气,“这锅面条算是可以了,你们谁先吃谁后吃,自己盛呗?”
早已摩拳擦掌的几位师侄顿时就冲了上来,但不等他们动手,卢永亮这人率先挡在了前面。
“要尊老爱幼!第一锅面咱兄弟姐妹们先吃,嘿嘿!”
老卢别看年纪大了,力气可是不小,垫着布自己就端着那锅面走了,还不忘跟崔玉分提上一嘴,“帮忙拿个防烫垫。”
这面条也不盛了,干脆就把一大锅面直接放在食堂里的大圆桌上。
姜文生提着一个勺子,姜武生眼巴巴的看着大锅,赶紧拿了碗筷。
“真得劲儿啊!我是没想到,本以为今天就能吃到大包子,没想到面条也蹭上了,我五弟也太猛了!”
“要不怎么能是五弟呢,无敌嘛!”姜文生这马屁拍的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在十几位大汉愤怒的注视下,四位老者开心的去了食堂开始吃面条。
“什么尊老爱幼,这简直就是倚老卖老!”
“对,咱们不能助长这种威风邪气,下一锅必须得咱师兄弟们吃,谁的舌头不是肉长的,我们也饿了!”
“说得好!”
苏辰看到这群情愤慨的师侄们,索性直接起了三口锅灶。
至于第四口,上面还放着那桶酥菜,制作面条之前苏辰观察了一下酥锅。
上面的白菜隐约能看到已经开始发瘪,这就是有水分流出的意思,这酥锅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会去主动加水。
通过慢慢升温的方式,来将白菜中的水分逼出。
这一步苏辰借鉴了博山酥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