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到申时正才回来,今日她身上的衣裳干净整齐,连脚上的布鞋都是新的。头上也没有包平时的旧帕子,是盘了髻,簪了根银簪子。
她是个极爱面子的人,回娘家,不能让村里人知道她过得不好。
见她进门,姐妹俩的心都是一紧,暮玲下意识将暮烟往身后拉,可是却没有等来梁氏的骂声,反而是笑脸。
“我去你舅舅他们村的医馆问了,生地黄一百文一斤,与曹先生给的一样,不过他要不了许多,就几斤,蒲公英要一两斤。”
两姐妹对视一眼,满脸无奈,骂是妥过了,可药材足足少卖了一倍的钱,幸好他要的不多。
暮玲尬笑着说:“好,等药材晾好了,我去送。”
“丰儿呢!今日去挖药材,他干得怎么样?”
暮玲点点头:“干得不错,这些不都是我们上午挖的!中午为奖励他,我给摊了个鸡蛋饼。”
听说儿子能干活儿了,梁氏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好好好,以后咱家的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梁氏换下来干净衣裳,去陆家做饭,一路还哼着小曲儿。
暮玲去做饭,暮烟在院子里翻开那本《百草集》,她还在盘算着种什么药材好。虽然梁氏现在没同意,也许明年能同意呢!有备无患。
中午吃的鸡蛋饼真是好吃,直到现在,暮烟都还在回味。
“姐,你说鸡蛋饼能好卖吗?会不会比卖大饼夹一切更赚钱?”
“鸡蛋饼薄,用面少,可是买的人也不傻啊!谁不知道。”
“做吃食要想卖得好,就要有特点,肉没什么特点,但是饼和酱可以做文章。”
说起酱,暮烟想起梁氏发的豆子:“娘,你的酱做上了吗?”
梁氏在堂屋“哎呦”一声:“你不说我都忘了,都发了好几天了,应该行了。”
暮烟跑出去看热闹,见梁氏将发豆子的笸箩端过来,将表面的麦糠扒开,里面露出灰绿色的毛。
“发得挺好!”梁氏将麦糠扒开,将黏在一起,都发了酵的黄豆放进筛子里,豆子搓开,用筛子将没扒下去的麦糠和发酵的毛菌都筛出去,最后剩下一粒粒灰呼呼的豆子。
“天黑看不清,明日再弄!”
次日一早,梁氏便蒸好了白面,正在大盆里晾着,不时还要搅一搅。
锅里是煮好的调料水,也在晾着,所以就没有做饭,只能将就。旁边扣着个坛子,是刷干净晾着,准备盛酱用的。
早两日晾的药材晾得差不多了,暮玲捡晾好的装进口袋,本来她说去送,但是梁氏抢着说:“我去吧!快去快回,也不耽误给陆家做饭,你们只管挖就是。”
她这哪是抢活儿,是抢钱!
等调料水和面都晾凉了,坛子也晾干了。将发酵好的黄豆与蒸好的白面混在一起,再将调料水试着倒进去。酱发酵后会变稀,所以,水不能加太多。
面和豆子和成像浓稠的泥巴一样,便在坛口盖上碗,抹泥封好,放在北墙根儿,让太阳晒着,好发酵。
弄好了酱,梁氏又换了干净衣裳,提起装药材的袋子便匆匆出门了。许是忙了一早晨没顾上喝水,才出门就是一阵咳嗽。
暮玲听着她娘咳嗽,朝暮烟挑挑眉毛:“烟儿,想想天冷了能做什么生意赚钱。”
“为啥要等天冷?”
“天冷了,咱娘就咳得厉害,别说出去赚钱,连炕都下得少。”
没有梁氏管束,她们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赚多少钱她也不清楚,只须交一些给她便是了。
暮玲喊了暮丰,三个孩子正要出门去挖药材,曹家的帮佣李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