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黄河的南边 > 第34章 以工代干(第1页)

第34章 以工代干(第1页)

仓库领导张主任是安徽阜阳人,五十年代末期参加革命工作,高高的个头,稍长的脸庞,全脸胡须带点花白,他的个人爱好就是保持每天都要刮脸。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待人热情,不抽烟,深得职工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主任喜欢看书,爱学习,当时文化大革命的余热还在,经过一个阶段对邓衡岳的观察和了解,开始注重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刚开始张主任在仓库组建了《毛主席着作》学习小组,让邓衡岳组织仓库里的一些单身汉们利用下班后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又让邓衡岳到省商业厅里抄写一些大字报回来张贴,练就了邓衡岳毛笔字的书写功能,提高了邓衡岳的写作能力,使他这个山里娃有了一次质的升华。也为邓衡岳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松庚以前是省百货公司驻三毛厂的专职保管员,后来由于业务的需要将三毛厂的货物撤回吴家庄仓库保管,由于这项工作和仓库里的其他保管员相比之下业务量比较偏轻,张主任要给他增加工作量,可这个蔡松庚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收,硬是要和张主任吵架,吵得很厉害,蔡保管要撂挑子,不干了。

邓衡岳当时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码垛子,张主任过来找邓衡岳,让他到他办公室里去一下。

来到了张主任的办公室以后,张主任嘴里还“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道:“邓衡岳,从今天开始你来接替蔡松庚的保管员工作”邓衡岳打心眼里感到很高兴,可是嘴里还是有点谦虚,

邓衡岳说道:“张主任,我怕干不好到时候给你丢人”

张主任说道:“保管工作并不难,我想着这一年多你对保管工作已经有所了解,据我观察你的文化程度很高,我相信你一定会胜任的,只要你多操点心,没啥可难的,我也相信你会比其他任何人干的都好,这一点把握我还是有的”

邓衡岳说道:“张主任既然这么信任我。哪我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保管工作我也观察了一年多,没啥可难的,你就放心吧。”

干保管工作这对邓衡岳来讲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便愉快的答应了,在监交人的监督下接替了保管员的工作,开始以工代干了。

邓衡岳所管理的商品是民安第三毛纺厂所有的地产商品,后来又给他增加了民安第一毛纺厂的呢绒产品,工作量当时可以说是全仓库保管员中最大的,在七十年代商品价值已达两个多亿。

呢绒产品由于纺织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在当时的年代价值也比较高,既就是当时全民身穿的布匹都要布票的情况下,呢绒产品的外包装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白色全新斜纹布,它是将所生产出来的各种面料装在一个袋子里,然后将该件面料根据生产流程从头至尾全程记录下来,利用一个圆形布头印刷出该件产品的品名,颜色,长度等缝制在包装的另一头,而且还专门缝制上一小块该产品的样品,以便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人们从外包装就能看出这件货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长度是多少,所以在堆码的过程中垛子必须是包头向外,不能太高,便于保管人员抄码单,一目了然,所以将库内用角铁和木板分隔成为上下两层。只邓衡岳一人就占用了两栋半大库房。

每天都会有厂里生产出来的大批毛料子用汽车送过来,邓衡岳以前一块干活的工人们根据厂里的送货单挑拣出货号品名堆码成垛,呢绒产品在厂家生产的过程中,每一件成品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寸,对于已经堆码成垛的货物我必须要亲自前去对每一件商品抄码单,按照货号、品名,匹号颜色、长度、库、排、号一式三联单抄写下来,一联压在垛子上,发出多少随时做个标记,掌握数量变化。一联转交给调拨员,一联转给记帐员。这样调拨员根据邓衡岳的码单可以清清楚楚的调拨出每一件商品,保管员拿到提货单后,根据调拨单注明的库牌号及匹号准确无误的发货,记帐员也记着一本账,负责监督调拨与保管之间对账,确保不出差错。而且将抄好的码单还要和厂家每次送来的货物以及数量计算吻合,必须要严格细心,真正做到精打细算,不能出差错。

抄码单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尤其到了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的季节,库房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更不能生火,每天都有进货,天天都得抄码单,手脚冻得发麻,实在冻得不行了,就将发货用的工作灯揣在怀里取暖,好坏还能抵挡一阵子。

白天要发货,抄码单,每天的下账和码单计算就得放在晚饭以后进行了,在当时练就了一手打算盘的硬功夫。

计划经济年代肉烂在锅里,厂方送货时工人们也不是特别负责任,送货时厂家也带有码单,有时候他们的装卸工不经意会把没有码单,暂时还不该出厂的货物装在车里,有时候会多送来几匹,对于多出来的货物在邓衡岳将货物清理堆码弄清楚之后,会写个条子交给厂方,厂方再补开单子向我方结算。如果当时思想不健康,想要据为己有的话非常容易,在邓衡岳担任将近两年的保管员期间,对于长出来价值在近百万元左右的毛料子,如果心怀贪念哪可是发大财了。就这样邓衡岳连一寸毛料子的便宜都没有沾过。

在吴家庄仓库有一栋简易的单身宿舍楼,据说是前几年当时的李主任为了解决单身职工居住的问题特意打了报告,公司只有批准了七八万元的资金同意盖平房解决单身职工的居住问题,怎奈仓库里行政区域地皮紧张,人员较多之原因,李主任愣是利用这七八万元的的资金在此直接盖起了一座三层的简易宿舍楼,一下子解决了三十多名单身职工和经济民警的住宿问题,轰动了全公司,从此以后人们便给李主任起了一个外号曰“李大胆”。

“李大胆”是个老陕,喜欢打篮球,在仓库里组织起了篮球队,经常带领着篮球队在附近一些厂矿企业单位参加比赛,每当比赛进入胶着状态,五十多岁的“李大胆”都要亲自上阵,和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你争我夺,永不服老。

一次喝醉了酒,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去看电影,也是一时兴起,嘴里唱起了秦腔,摇头晃脑的很是尽兴。自行车道上没有被清理的一个小石块作祟,“咯噔”一下,自行车颠簸了一下,“李大胆”还在兴致勃勃的蹬车继续前进。前方不远,到了电影院,回头一看自行车上的老伴不见了。正在纳闷,准备回头去找老伴,单位一同去看电影的同事一只手搀扶着一位妇女走了过来。这个妇女看见了“李大胆”,一下子冲了过来,对着“李大胆”说道:“我把你这个老不死的,你是不想要我的命了,把人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头都不回,你看我今天晚上回去咋收拾你哩。”被人们传为佳话。

邓衡岳和张全忠住在二楼的一间宿舍里。张全忠比他迟参加工作一年,但是年长三四岁,个头较高,圆脸,寸头,胖呼呼的,两个酒窝特别显眼,其中一个酒窝和伤疤并在一起,特别引人瞩目,整天满脸堆笑,说话有点吭吃,喜欢拉个长腔拖点音。张全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吃肉,但是在那个年代,清油订量较少,满足不了炒菜需要,食堂里一般利用大油炒菜的机会比较多,奇怪的张全忠平时吃下去炒菜之后,便会沉淀在胃里,每隔半拉月,他就会吐出一片片白呼呼的而且已经凝固了的大油来。给人的感觉很痛苦。

当时年轻人的工资都不高,不过大家都很注重节俭,几个人都是烟鬼,香烟太贵买不起,张全忠便想了一个办法,从街上买来了旱烟渣子,里面喷上些白酒,加上些研碎的人丹进行泡制,一块儿参加工作的杜志奎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当中,不知他还从那里买回来一个非常简单适用的卷烟机,晚上大家都没啥事情可做,就聚集在一起卷起旱烟烟卷,装在废弃的香烟盒里,白天抽起来蛮得劲的。

到了冬天,食堂里饭菜比较贵,单身汉们自己买些洋芋,从食堂里打上些面粉,清油,每天在煤油炉子上揪洋芋面片子,生活倒也很开心。几个人一块儿生活了三年多,和睦相处,情如兄弟,没有出现过任何争执。

吃过晚饭他们一块来到黄河边闲溜达,走过马摊农民的麦田,穿过一快快蔬菜地,绕过黄河边密密麻麻的防护林,来到了河边上,每当天下大雨之后,黄河里的河水非常浑浊,湍急的黄河水波涛汹涌,疾驰而下,黄河水激起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奔流而去,显得很急促,也很忙碌。若遇到风平浪静之时,黄河里的水却显得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详,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缓缓流动的水面波光粼粼,象珍珠洒落在丝绸带上一般闪闪发光,给人以一种悠闲自在的浪漫感觉。

这天下午,邓衡岳在收发室里看报纸,只见老炊事员狄师父在那里咳声叹气,情绪有点焦虑。邓衡岳问道:“狄师傅,你今天遇到啥不愉快的事情了吗?在这里咳声叹气的”

狄师傅说道:“唉,我今天进城去看女儿,回来时把倒车的路线计算错了,多花出去了三分钱,唉,喎把他妈的。”

邓衡岳说道:“狄师傅,你就不要为这三分钱自责了,哪能计算那么准呢”在当时,乘坐公交电车都是由一位司机专门开车,两位售票员各自守候在一道门上,手里拿着一个票盒子,眼睛盯着每位顾客从哪里上车,哪里下车,票价按照三站五站八站递价分段计价的,超站是要罚款的,还真佩服票员的超强眼力和记忆力。算好了可以节省出两三分钱,而算不好就要多花两三分钱。就为此事老汉多花三分钱而想不通,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勤俭节约意识是多么的强烈。

过去的交通极为不便,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回家探亲。

乘坐火车绕道西安,坐长途汽车到西峰,再坐班车到镇原,往回绕道到了三岔邓衡岳的母校,已经是第五天了。

顺着熟悉的山路背着探亲给家里购买的鼓鼓囊囊的行李步行回到老家已经日落西山了。

三弟因为父亲的决策失误而耽误了上高中的机会,回到槐树山成了一位农民,曾当过计工员,当过保管,聘借年轻力盛,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愣是在槐树山庄阔台的土坡上利用工后饭余之时,挖出了一个庄子,三只窑洞属于自己的住宅,再也不用到处求人借窑洞居住了。

探亲回来我们家已经般进了新居。四弟和两个妹妹陆陆续续上了学。

大妹晚上要上晚自习,居家较远,无人接送,家里养的一只大黑狗承担起了保驾护航的任务,这只大黑狗颇有灵性。每天晚上跟着大妹走到学校,非常忠实的卧在学校大门口耐心等待,大妹晚自习结束后大黑狗又跟随大妹一块回到家中,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只可惜这只忠臣的大黑狗后来被别人枪击死亡,大妹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

这一天晚上,大妹所在学校的宣传队要演出,邀请家属前去观看。

多年过去了,也是邓衡岳的母校原卯中学的这所学校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学校利用泥土临时搭建起来的舞台上还是没有电,帐篷上悬挂着两盏大汽灯在空气力的作用下呼呼直响,白呮的灯光很是耀眼,把整个舞台照耀得通体透亮。

台下站满了黑压压的观众,有学生家长,也有附近的社员群众,只见大妹和另一同学表演的藏族父女《逛新城》赢得了满场喝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