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四十二章经有多少本 > 5 第5集佛说(第1页)

5 第5集佛说(第1页)

《四十二章经》最快更新[630kan。cc]

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第三章、割爱去贪。

蕅益大师他把《四十二章经》的内涵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第二章的正道法门;其次,第三章之后共有四十章都是助道法门。正道法门的修学重点是甚深见及广大行,也就是说,佛法的修学内涵有两个部分:

(一)甚深见:这是观照我空、法空的真理,以消灭我们心中的颠倒,因为这无为法的真理是甚深微妙,所以称为甚深见。

(二)广大行:这是有为诸法上的修因证果,包括广大的戒定慧修学。

以上戒定慧的广大行与无为法的观照,基本上这两种内涵有互相的关系,也就是说,对无为真理的观照这当中有所差别,所带动戒定慧的修因证果也就有所不同。

譬如佛法的甚深见,主要有大乘及小乘的甚深见。

小乘空观的重点在于灭色取空,所以小乘空义的建立,必须等待因缘所生法消失了,空性真理才显现,故小乘对生命空有的观照是一种对立性的;也就是说,若不是在有相的因缘中流转,就是在无相的空性中安住,二者是不能互相融通的。所以小乘空义的内涵是灭色取空,当然天台智者大师说这是偏空的真理。

大乘的空义是建立在遍计本空,依他如幻的思想上。大乘空义所要驳斥的是内心的我执与法执,也就是所谓的遍计执。虽破除遍计执,同时又建立依他如幻,对于染净因果的假名假相假用,大乘佛法是承认存在的,所以虽观一切法空,但又主动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故若依止小乘空义的灭色取空,所带动戒定慧的广大行只偏重在断恶,对广大善法的修学则不生好乐,所以一定要建立大乘的甚深见,观察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大乘法在面对因缘法时,它所要破除的是内心的执取,而对诸佛菩萨广大的因缘善法,却是主动追求,因为依他如幻,我们不能否定修因证果所产生的假名假相假用的功德,所以起初所建立的宗见,就会影响以后戒定慧的修学内容。

以上都已在第一章、第二章中,详细分别甚深见及广大行的内涵,这都是正道法门,它在我们修学佛道上是主要的法门。以下第三章之后的内容是助道法门,是比较次要间接性的,但助道法若有过失,则会影响正道法,所以我们也必须遵守助道法的教义。

好!我们看第三章割爱去贪。割爱去贪简单的说就是少欲知足。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第三章割爱去贪,佛陀要求修道人对生活资具要能割爱去贪,少欲知足。佛陀开示说:剃除须发而为沙门。沙门是修道人的总称,《瑜伽师地论》说沙门有四:

(1)圣道沙门:圣道沙门是觉悟圣道的圣人,他与我空、法空真理相应。

(2)说道沙门:说道沙门能善说正法,对佛陀的正法能深入学习也能善巧演说,他的修学偏重在般若。

(3)佛道沙门:佛道沙门能修诸善业,他的修学偏重在修习布施、持戒的福德资粮。

(4)污道沙门:这类沙门广造邪行,违背佛陀戒法而造作种种的恶行。

以下的教义是圣道沙门、说道沙门、佛道沙门都应遵守的道法。一位有志于追求生命增上的沙门,虽然内心仍有烦恼罪业,但他内心能领受道法,随顺戒定慧的修学。佛陀对于能领受道法的修学者,开示四种法门:

(一)去世资财:如果想要成就道业,就必须放弃对财物的积聚。欲界众生容易生起对财色名食睡的欲望,这五种欲望以财物为根本,因为有财物就容易得到其它的欲望。佛陀在制戒上,对修道人的财物,有些地方制的比较宽松,有些地方制的严格。在声闻法中,财物偏重在个人的受用,所以佛陀的制戒是特别严格;在菩萨戒中,积集财物的目的是为成就广大的三宝事业,因此制定的戒法就比较宽松,能积集百千万亿的资财。这段经文是就个人的受用来说,修道人住在僧团,吃穿住都没有顾虑,应该放弃对财物的积聚,因为财物会造成很多的妄想与挂碍,障碍止观的修学,所以应该放弃无常的资财。

(二)乞求取足:平日应该过着乞食的生活,避免从事生产事业,耗损太多的精神体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