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人说,会不会是复写、刻印时弄错了,把&ldo;准备&rdo;写成了&ldo;等待&rdo;?或者几个字油印得不清楚,顺着上下文意思一溜,就溜出个&ldo;等待&rdo;?不然,赵尚志怎么就认准了这两个字?有这个必要吗?随&ldo;王康信&rdo;一道发下来的还有个通知,告诉大家王明、康生是什么人。赵尚志若是故意把&ldo;准备&rdo;曲解成&ldo;等待&rdo;,那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况且,他对&ldo;王康信&rdo;总体上是肯定呀?
那时的信件,经常是坐在树底下写完了,交给通讯员就带走了。丢字落字错别字,字迹潦草看不清,有信封装错的,有缺页的,有途中淋雨、过河弄湿了,模糊不清的。晚上露营,衣服烧了,信也烧了,烧大了就废了,就根据那些残缺不全的文字猜吧、溜吧。
以上只是猜测,可以定论的,是有人确是在&ldo;等待&rdo;。这种情况在当年的文件中是不难见到的,连关东宪兵司令部也说某某部队&ldo;其行动却最为消沉&rdo;(请读者理解,就不注释了)。而在&ldo;王康信&rdo;指示不要孤注一掷,要积蓄力量,准备更大事变后,一些人等待得好像更心安理得了。连批评北满不执行&ldo;中代信&rdo;是&ldo;妄加曲解,故作误会&rdo;的人,后来也说&ldo;必须排除那些无根据的再等更大事变的机会主义的观点&rdo;。
在赵尚志的心目中,&ldo;准备&rdo;也不仅仅是磨刀擦枪,等到大事变到来再跃出堑壕,而是现在就要主动、积极地作战,向敌人统治薄弱地带突击。他没有说出&ldo;我们也是大事变的促成者&rdo;这样的话,他是用行动说的。
&ldo;大事变&rdo;这3个字,对于终年在山林僻壤游击的抗联官兵,已是够费解的了。问题还在于&ldo;我们的策略现时不是将所有的反日力量&lso;孤注一掷&rso;&rdo;,究竟有没有、有多少针对性?即便认为七七事变爆发是大事变到来了的人,也没有孤注一掷,拼命一战。老熊蹲仓般等待着的,倒有人在。赵尚志和北满临时省委,则认为七七事变还不是大事变。赵尚志的&ldo;打&rdo;字当头,3军、3路军的远征,更是与孤注一掷风马牛不相及。
&ldo;曲解&rdo;两个字频繁出现的第一个高峰,是在贯彻执行&ldo;1&iddot;26&rdo;指示信期间,杨靖宇、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人,都曾被批评为&ldo;曲解&rdo;统一战线为&ldo;上层勾结&rdo;。而珠汤联席会议后,则是吉东和北满互相指责对方&ldo;曲解&rdo;这个,&ldo;曲解&rdo;那个。再后来,这个是不是帽子的东西,就逐渐归结、集中到赵尚志的头上了。
&ldo;我们的领袖王明同志&rdo;
王明,原名陈绍禹,字露清。他有许多笔名、化名和俄译化名,&ldo;王明&rdo;是1931年在苏联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后使用的名字。
1904年,王明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镇。父亲陈嘉渭在镇子里开个小店,经营竹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六安县六区反帝大同盟主席和赤色互济会主席,国民党占领金家寨后,还组织群众给红军送盐送鞋。王明是家中长子,弟弟妹妹都是党员,先后参加革命,小妹妹还参加了长征。
王明聪明,六岁读书,八岁即能写对联卖钱,补贴家用。十六岁考入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又考入武昌商科大学,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前面介绍了本书许多人物在五卅运动中的作为。或者投身其间,或者置身事外,或者逆潮流而动,这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学生都要作出的选择。王明表现积极,并在同年秋天入团入党,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生涯。
使王明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是随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受到副校长米夫的青睐。中国留学生精英济济,而王明半年内对俄语即能说会读,列宁、斯大林的一些经典语录张口即来。在二十五岁的没到过中国的副校长心目中,这个聪颖、俊秀的二十二岁中国青年,就有了种鹤立鸡群的感觉。王明当上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主席是选举的,米夫的欣赏、信任和施加的影响,也是显然的。有了这个基点,再加上&ldo;阶级祖国&rdo;、共产国际这样居高临下的背景,王明后来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无论他在中共中央获取多么高的地位,在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斗争中,终其一生,也只能算个缺乏实践经验的难成大器的书生型人物。
回到本书,王明对东北抗战的重要贡献,是起草了&ldo;1&iddot;26&rdo;指示信、&ldo;王康信&rdo;和《八一宣言》。前者第一次提出在东北建立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纠正了&ldo;北方会议&rdo;的孤家寡人路线,使东北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始走向正轨,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后者则向全国同胞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明确宣布&ldo;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作成立这种国防政府的发起人&rdo;,&ldo;红军绝对首先加入联军,以尽抗日救国的天职&rdo;。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基础,并直接导致&ldo;一二&iddot;九&rdo;运动的爆发,从而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据说,毛泽东也赞扬了《八一宣言》。
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扩大会决议案中,认为&ldo;王康未有把每一个斗争运动问题都详细的更具体的指示&rdo;,这是苛求了。这样的文件即便不是没有的,也是极少的。任何文件都不能不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连《八一宣言》也有缺点、不足,&ldo;1&iddot;26&rdo;指示信更是明显地拖着个&ldo;北方会议&rdo;的尾巴。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近乎完美的文件、著作,有的当年并不完全是那个样子。至于因为王明、康生后来变成了人所共知的那种人,就认为他们在娘胎里就不是好东西,做不出好事,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功绩,更是站不住脚的、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