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父当年其实是被从隔壁村里的秦家过继过周家村的。
上一辈人去世了,周父也是近两年才和自己唯一的亲哥哥秦大志走动的。
秦大志老婆已经去世了,就只有一个儿子秦超英。
秦超英已经结婚了,老婆是同村的叫陈荷花。
他俩生了两个儿子,秦英才和秦文斌。
既然去隔壁村,周永安准备顺路去看看大伯秦大志。
周永安去到秦家的时候大伯秦大志正坐在门口边用竹子编箩筐。
分田到户之后,家家户户都买箩筐来挑东西。
不过箩筐这种东西很耐用的,买了之后可以用个十几年都不会坏的,销量不大。
两个小孩正在一边玩泥巴。
一个七岁一个三岁,应该就是秦英才和秦文斌了。
“大伯。”周永安老远就跟秦大志打招呼。
秦大志抬头就看见周永安骑着自行车过来停在了他家门口。
“永安?!”
“嗯,是我。”周永安停放好自行车。
拿出肉包子分给两个孩子。
那两孩子开心的吃着肉包子:“谢谢叔叔。”
“干嘛还买肉包子,这两个兔崽子,一天天的就知道吃!”秦大志又从两人手里抢了一个回来递给周永安:“给他哥俩分一个就行了,这个留回家给青青吃。”
周永安苦笑不得,大致说了下自己有钱,青青不缺之后,秦大志才把肉包又还给那哥俩个。
“永安,你出息了就好,你爸肯定欣慰。”
当年他干出混账事时,周父也问过秦大志借钱,当时不止掏空了周家,秦家也差不多被掏空,还是去年底周父才还上的。
在现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能给借钱的,这关系绝对没得说。
这也是周永安一来隔壁村就买肉来看大伯的原因之一。
周永安看着七岁的秦英才:“大伯,英才今年也有七岁了吧,怎么不去上学?”
秦大志已经停下了自己的手中的活,热情地去端凳子给周永安坐:“唉,还不是没钱闹的。他爸说准备把今年新收的稻子卖了换钱,下半年争取让他去学校上学吧,别的小孩六岁就上学了,英才这都七岁了。”
“都卖了?都卖了,你们可就没有粮食吃了,去年剩的陈粮也不多了吧。”
光靠种田,只能说保证一家人有饭吃,不被饿死。
没有农药,化肥,一亩田收成有限,叫了田亩粮之后,本来也没有多少了。
“是剩的不多了,但是不卖又有什么办法?不卖就没有钱。孩子总是要上学的,到时候我们吃点红薯,玉米什么,勒紧裤腰带也能等到新的一茬粮食出来了。”
秦大志也发愁。
不过孙子上学的事情要紧,他已经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孩子还是要读书才行的,实在不行我们砸锅卖铁也要送他去呀,看看村里那个考了大学的,人家毕业还分配工作,以后就是吃公粮的了。再也不要像我们这样背朝黄土面朝天,一年到头累个半死,还不过是混个温饱罢了。”
周永安点头:“确实读书才是正途。”
虽然他是重生回来的,满头满脑子的都想着赚大钱,但他还是觉得有文化的好,以后周青青,他也是希望她能够多读点书。
这是他们这种文盲对于文化人的一种敬畏。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