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爱国主义诗词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史学研究]《爱国主义漫谈》作者:张开城+胡安宇【完结】

爱国主义漫谈1

第一章寻根溯源

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一个伟大的民族,以其优异的素质、执著的追求、辉煌的业绩、坚定的步伐从远古走来。它,就是繁衍生息在中国辽阔富饶土地上的中华民族。&ldo;中国&rdo;二字是简单的,却具有悠久的来历。3000多年前,古老的商部落在黄河、长江流域繁衍起来,并建立起殷商王朝。商朝统治者把广大的地域分封给各诸侯国,自己直接管辖的只有王都附近的小片地方。这个&ldo;小片地方&rdo;就称为&ldo;商&rdo;,意思是东、西、南、北四方土地中央的国土,这就是&ldo;中国&rdo;。中国既有地区居中的意思,也有传统文化、政治中心的意思。后来中华民族不断融合,疆域不断扩大,但&ldo;中国&rdo;这个名字却一直未变而沿用到今天。&ldo;中华&rdo;是&ldo;中国、华夏&rdo;的简称。中华民族对于自己的祖国‐‐中国,具有特殊的感情。正如列宁所说:&ldo;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1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rdo;从古代萦绕于人们心田的朴素的自然情感,发展到今天11亿中国人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它就像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终于汇成奔腾入海的黄河长江。爱国主义作为思想观念性的东西,不是人们与生具有的。它是怎样产生的?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绵绵不断,源头又在哪里?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著,把地理环境、物产矿藏、自然风光等直接说成爱国主义的源头,这是不妥的。爱国主义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不能等同于上述客观存在物。这些客观存在物不是源头,而只能是爱国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如果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寻根溯源,就可发现,爱国主义这种感情流水的源头从人们同祖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涌出,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是人们的需要同祖国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特殊反映。一、爱国情感在祖国的自然环境中萌生、深化每个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首先是这个民族的主体即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同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祖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等。这是培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ldo;沃土&rdo;。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自身,使人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在原始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差,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人类的祖先栖居在莽莽森林之中,狂风暴雨、闪电雷鸣,都会给他们带来威胁,如果遇到江河决口、山洪爆发、火山喷射、地震海啸,这些更会成为他们无法逃避的灭顶之灾。自然界对于人类的祖先完全成为一种具有无限威慑力量的恐怖对象。他们敬畏它,把它当作神来崇拜。根本谈不上热爱它。我国古书说的&ldo;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日,斯文不作&rdo;,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状况。但是,人类的祖先在人生道路上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同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了与自然进行斗11《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

争的能力,情况就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变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随着人类制造生产工具能力的提高,人们从自然界取得的生活资料日益丰富,江河可以捕鱼行舟,野火可以煮食取暖,土地可以耕种收获,林木可以架桥搭屋。大自然虽然还有那么多可怕的威胁,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它。它的威慑力越大,把它战胜之后,反而越能显示出人的力量。这样,曾经与人类完全对立的自然界,渐渐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或者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再也不是与人类敌对的异己的力量,反而成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对象,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ldo;自然人化&rdo;了,成为人的&ldo;非有机的身体&rdo;了,成为被深深打上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了。自然对人类关系的这种变化,为人类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从人类本身来说,人类也在劳动实践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的感觉器官同动物的感觉器官区别开来,成为人的器官。人的肢体有了制造工具的技能,人的头脑有了思维的能力,又产生了语言这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这一系列超生物的生理和心理结构的形成,标志着人同动物的彻底分离,也就是马克思说的&ldo;人本身的自然&rdo;也&ldo;人化&rdo;了。人成了社会的人,有了区别于动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意识,人不但有了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产生了精神生活的需要,具备了精神享受的能力。这一切又为人类产生对自然环境热爱的情感准备了主观方面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人类最初的价值体系,产生了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ldo;基础情感&rdo;或&ldo;自然情感&rdo;。人们对自己生息和活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这种&ldo;自我情感&rdo;,正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的具体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从这种自然情感开始,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深入和扩大,历史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热爱就经历了从强调&ldo;致用&rdo;、&ldo;比德&rdo;到&ldo;畅神&rdo;这样一些阶段。它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没有分工,人们还不可能把生产活动的对象和成果作为独立的精神产品,同生产过程分离开来,如果对这些对象和成果表明自己的态度体验,只能以是否实用为根据来考虑爱与不爱。据专家考证,原始部落的一些氏族,他们居住的地方芳草丛生,鲜花遍地,到处可以看到锦簇花团,闻到扑鼻异香,但是由于他们当时还不可能认识到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因此总是视而不见,态度冷漠。他们感兴趣的倒是动物的角、爪、麟、皮等,把它戴在头上,披在身上,十分珍爱它。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狩猎时期,这些东西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表明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尚处于简单的低级的阶段。进入殷商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增多,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往往把生产实践的对象和成果同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这样就进入了所说的&ldo;比德&rdo;阶段。&ldo;比德&rdo;观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摆脱直接的物质功利性,而被较高级的精神功利性所代替,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社会价值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人们之所以能够把认识了的和改造过的自然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相&ldo;比德&rdo;,进行双重联系,就是因为不但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生活,进一步认识了人生的真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