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航叹息一声。“曾经我们是全蓝星大豆的黄金产区,东北的大豆世界闻名。结果现在,品种的专利握在跨国公司的手中,我们每年还要从外面进口大豆,从别人手里买种,本土大豆产业几乎都被边缘化了。”“花生的情况也差不多,榨油行业几乎都被外资把持,不能让外国人捏着我们的油罐子啊。”苏航和叶柳娜都是经历过那场“大豆之战”的人。虽然当年他们还是农学院的在读学生,但出于对本专业的敏感,两人全程目睹了跨国公司将本土榨油厂打得一败涂地,在华国市场大肆收割并掌握了食用油行业的大半壁江山。一直到现在,出身东北的叶柳娜还对当年的惨败耿耿于怀。大豆,明明华国人用的最多用的最早,为什么现在反而要大量进口了呢?如果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那是不是就能重现华国大豆的荣耀?抱着这样的信念,叶柳娜将大豆育种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在此领域小有建树。可要想改变大豆行业的现况,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跨国公司掌握着大量的专利,并且为自家的品种设立了层层壁垒,对华国培育的大豆严防死守。华国耕地有限,海外大豆的种植又早已采用机械化、农场化模式,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远超华国本土,牢牢掌握着市场的定价权。有规模就有价格优势,哪怕是算上运输成本,海外大豆的价格依旧低于本土。而掌控上游压榨行业的外资公司规定只能收购海外大豆,华国大豆想要获得生存空间,就必然要遭遇外资的围追堵截,难上加难。就算是有好种,价格卖不上去,农民也不会愿意种啊。为此,叶柳娜一度心灰意冷。她觉得除非自己培育出魔豆,不然根本没希望打败跨国公司,普普通通的品种优势是没希望的。直到,她在老师的实验室见到了梭变1号土豆和梭变2号玉米的样本。小果化、低产量、不完美。但却是长于荒漠戈壁,而且生长周期非常短。别人长一茬,它能长三茬,这是产量优势。别人需要良田,它给块荒地就行,强大的适应性。而且,味道还很好。一瞬间,叶柳娜忽然有了新思路。也许大豆不需要正面战斗,够多够便宜不也是优势吗?!当本土的大豆价格足以弥补出油率缺陷,她就不信那些榨油企业还只盯着运送海外大豆的集装箱船,商人都是逐利的!于是她满怀希望,自告奋勇跟着老师来到了西北荒漠无人区。戈壁滩上的风沙可真大啊,但刮不走叶柳娜心里的火。尤其当见识过宁小统育种过程以后,火便熊熊燎原,卷成了一场颠覆认知的火龙卷。原来,种子还可以这么烧!可惜这个融合炉只能宁小统用,她和老师都亲手尝试过,打开开关没一丁点反应。不过没关系,她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刚好这次上面选定的任务是豆科,而且第一段就是油料作物。豆科两种油料作物必须有大豆的位置,叶柳娜觉得自己的念念不忘这次终于有了回响!于是她连夜联系同学同事,自告奋勇收集各式各样的泥土,准备给宁小统试制符纹。肥料当然也要加,大豆喜欢什么肥叶柳娜了然于心,闭着眼睛都能拉出表格。接下来,要确定培育的特性。适应性肯定是要有的,毕竟所有的任务作物都要在实验田里种植。营养成分必须达标,这是环段任务的硬性条件,达不到任务就会判定失败。还有产量。为了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油品加工,第一轮必须高产,至少要达到普通大豆的平均值,这对育种项目组来说并不容易。毕竟,梭变2号可是出现了减产的特性,保不齐花生和大豆会不会也重蹈覆辙。“高产、高适应性、营养还丰富……”叶柳娜捏紧了拳头。是她的梦中情豆没错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搞。宁小统之前那种歪打误撞的办法不行,叠加出的属性太过随机,而且他们也没有很多时间去试错,必须尽快摸索出融合反应的规律。于是叶柳娜像陀螺一样旋转了起来,每天把实验排满,把数据刷爆,推演概率的电脑永不关机,吃饭睡觉要顺带搓一块泥板,半点时间都不肯浪费。宁小统被卷得实在受不了,蔫吧吧地跟张老师告状。谁料一贯和蔼的张芸这次竟然板起了脸,正言正色地跟他讲起了做学问的态度。“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做事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既然选择要搞研究,那就应该争分夺秒,毕竟育种是一门消耗时间的学问,一辈子才能种几季玉米?”张芸的话把宁小统说愣了。他忽然反应过来,原来自己不再是那个生命无限漫长的系统智能,而是一个会生老病死的人类。爸爸在那个时代只活了三十几年,这个时空的医疗条件虽然好了,但总归也不过多个四五十年,而且人类不会永远年轻。等他老了,牙齿都掉光了,再想像现在一样健康活跃……那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不老药。这一点,身为系统智能的他再清楚不过了。忽然觉得时间紧迫了怎么破!“瞧,老师又发威了。”苏航朝宁小统的方向努了努嘴。“又一个受害者,老师不亏是洗脑大师,咱们师门这么卷,都是老师给绕进来的。”叶柳娜抬头看了一眼他,冷哼。“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做事的时间有限既然选择要搞研究那就应该争分夺秒毕竟育种是一门消耗时间的学问人这辈子才能种几季豆子……老师也是跟你这么说的?”“哈,差不多,但我的是种麦子。”“别说,老师还挺会随机应变的。”大概是卷的基因深入华国人的血脉,即便散漫如宁小统,竟然也在洗脑上头后卷得□□、不分日夜。偶尔在某个时间他也会有短暂的清醒,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处何处为什么要熬夜工作。可每每到了这个节点,张教授和几位师兄师姐就会过来给他灌鸡汤,帮他重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久而久之,宁小统竟然也习惯了。再也不睡到日上三竿,每天不完成计划就浑身难受,脑子里只有实验和数据。反正也要刷数据,他索性就批量融合梭变2号种子。也许是熟能生巧的缘故,融合到后来竟然还出了两批良好以上的品质,着实让他惊喜。就这样奋斗了半个月,育种组终于成功测定了所有符纹的反应时间和消耗速度,并对每次反应所需的基础材料量做了验证,并预估了符纹的材质强度和衰减范围。虽然已经亲历了无数次,但每次看到反应炉的时候,研究员们还是会感到惊奇。科学加玄学,无法解释的能量交换,但又扎扎实实能把不同品种的植物融合,要不是亲眼见到,谁能相信呢?!“梭变2号,农场已经找适合的土地试种了。”张教授笑着将厚厚一叠材料递给宁小统。“第一批梭变玉米预计三个月后成熟,农研院想全部做种测试二代性状,问问你的意见。”“他们说了,会把种植记录实时传递过来,发到你的邮箱。其中那几株优良品会单独栽种,农研院希望它的性状能维持超过三代,你同意吗?”同意,当然同意。宁小统点头。他的实验材料和设备都是农研院出的,实验产出的玉米种农研院也价付了款,人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他翻了翻手中的资料,发现竟然是已经测定完成的融合反应量化表,后面还附有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组合属性,顿时大喜过望。“我们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接下来的战斗要你自己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