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明求生记无弹窗 笔趣阁全本 > 第一百十五章 千疮百孔二(第1页)

第一百十五章 千疮百孔二(第1页)

章子俊还发现扬州府的粮仓背后也是朝中有大佬控制,明朝的府一级有常平仓、义仓、广惠仓组成,简单来说常平仓的基本流程是,丰收的时候粮食比较便宜,官府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

等到粮食歉收的时候,官府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来抑制粮食价格,和防止饥荒的发生。

义仓是由地方所设立的公共储粮备荒无人的粮仓,因为通常由社中社司管理,因此又被称作“社仓”。

和常平仓不同的是,常平仓通常是运用官府的资金进行粮食和实物的囤积,而义仓是在官府的组织下,按人头和田亩抽取费用,逐渐发展为民间自愿采纳,自愿管理。

广惠仓将每年征收上来的部分税米囤藏在仓库里,以用于平时扶助老幼病残者。

和义仓的不同点,是在于由官府赋税出资建立的,与常平仓不同的是,主要用途是帮助老幼病残者。

这样的制度虽好,可是大明朝只要有官员的地方,就会有贪官污吏,就说这个常平仓的囤粮,每个府按人口,田亩数需囤粮而定,“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规定,常平仓存贮仓谷在万石以外者,准其存七粜三,万石以内者,准其于粜三之外,酌量加增。可是这些贪官污吏就开始动起了歪脑,春夏高出,秋冬低进,这是最低级的套路,更大胆的都是买空卖空,什么屯粮全是账面上的数字,为了应付上差下来查检,就把常平仓弄出一个假像,粮囤子里面塞稻草,只是最上面铺一层粮食,胆子小一点的最外面的粮囤子是粮食,里面的全是空仓,这样就能把原本用做屯粮的银挪作它用,这就是官场上所说的“亏损”,上一任官员亏损多少,下一任官员接着亏,而在账面上看不出来。

每当秋收时节,在收粮时又会有许多套路,老百姓是要向朝廷交赋税的,不过大明朝有两种交赋税的方式。首先第一种就是用实物交税,比如直接上交粮食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别看只是实物交税,这里面的道道可就很多了。

地方官员按照规定,百姓上交的粮食是有数量的,在收粮时用官斛来记录粮食的数量,一般一斛的粮食不仅要堆满,而且还要堆出一个尖锥形,粮食往上堆的时候,监管差役时不时的踹上几脚,原本被锥的高高的粮食就掉出来,这些掉出来的粮食老百姓不能捡回去的,这种贪污的手段到底是有多么的可耻。

,另加收取“火耗银”,也就是碎银熔了之后,就会牵扯到损耗的问题,很不巧这个损耗是有老百姓承担的。

对于这些在成化年间已经属于常态化了,章子俊可不是愣头青,这种事以前读《明史》的时候早就知道,老狐狸都佥事陶鲁也明白,想查一查没胆量,只能假装不知道,可是年轻有为的愣头青御史胡靖却查到了其中的猫腻,扬州城中的常平仓内是空的,根本没有存粮,扬州知府说,前年苏松天灾,把扬州的囤粮运了赈灾去,翻看账目没有这回事,后又说去年开春京城饥荒调粮全运往京城了,那么去年秋收的粮呢?难道一粒米没收?

御史胡靖很兴奋啊,出来快四个月了,总算查到了一个天大的案子,就凭扬州这件事,回京述职时可立一大功,加上在霸州的抗疫,到时升个一官半职铁定了,来问章子俊,伯爷这扬州知府亏空了整个常平仓的粮食该查办上报了。

章子俊正在跟都佥事陶鲁喝酒,一盘花生米、一盘猪儿朵、一盘土豆丝。陶大人,你看这花生米跟土豆全是本伯从京城带来的,一直舍不得吃,这可是好东西啊,还有这酒,是用红薯酿制,酒香浓烈却是采用蒸馏之法。陶鲁本好吃,出来就是打酱油的,可不知道章子俊才是打酱油的,在这个“三人组”里,章子俊贵为伯爵,又不想升官,也不想得罪人,反正在这样的制度下,官员不贪很难养活家人,只不过有人明着贪,有人暗着贪,如果不贪不占的话,那么此人家中肯定是一方土豪,这其中也说不定家中某人借着为官者的名号在上下其手,地方上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常平仓无粮,扬州知府可是重罪,规定如州县官亏空仓谷,系侵盗入己者,千石以下,照监守自盗律拟斩,准徒五年;千石以上,拟斩监候秋后处决,不准赦免。反正章子俊不作声,拿眼看着陶鲁,老狐狸假装喝酒,还咂巴着嘴也不表态,这可急坏了胡靖。

现在的胡靖满脑子全是升官的事,此案办实了,那么胡靖算是留京有望了,往后的前途一片光明了,不用苦苦熬资历了。陶鲁打死也不表态,当自己是空气,何苦呢?自己还有几年好活,说不定几年后就去了,早就想好了,这一趟差事办完就乞骸骨了。

章子俊不想查是为了不想翻这个粪坑,看看当今庙堂之上有谁可以说就靠官府发的月银度日,这“纸糊三阁老“,“泥朔六尚书”每一个下面全有孝敬的渠道,只想求个安稳,何苦呢。自己为大明建了炼铁厂造了炮,献出了高产粮只换了个没有铁券的伯爵。想到这里,就跟胡靖说道:“把此案放一放,再查实几天上报也不迟。”

陶鲁一听,马上接口说道:“附议,下官附议。”

胡靖急的只跺脚,哀叹一声道:“下官有单独上奏之权,如二位大人有为难,就让下官上奏。”

不想,章子俊道:“理该如此,本伯跟陶大人只是监督,如胡大人想把此案办实,这功劳全归胡大人,不过本伯在想,一个扬州知府把整个常平仓做空,似乎不太可能,其中必定有……。”

这一说胡靖仿佛脑子冷静了许多,就在边上发呆了,一边的陶鲁接口道:“伯爷年纪轻轻,能想到这一层,老朽佩服。”说完又是滋溜一声,喝了一口红薯烧。

胡靖很不开心,心事重重长长地吐了口气后,才珊珊地回房去了,陶鲁长叹一声道:“胡大人年纪轻啊,不懂此事的轻重,一个小小扬州知府敢把常平仓卖空,难道他不要命了,此事朝中定有人知道,却安得其所,说不定通着天呐。”

正当此时,“三人组”的客栈外面被一众官府衙门给围住了,客栈里面的住客一阵鸡飞狗跳,听掌柜说是官府在查人,查二个窥探储粮要地,定是偷盗之徒,抓捕定罪。

要求客栈里面面的全部人,在内院集中盘查,对于这种盘查,“三人组”早就商量好对策,对外的假象陶鲁是老爷子,一大家子带着内眷,管家佣人从京城致士回江南老家。如果要说别的,旁人肯定不信,原因是陶鲁在朝堂几十年,“官威”很大,一举手一投足间就能看出来,所以干脆弄一个老爷子致士回老家比较妥当,这样路上一些地方衙役、差办也不会寻事刁难。

此时的扬州虽然朝廷在行政上为府属地,远远没有明末清初时的繁华,明朝初年,扬州府属京师,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京师后,改属南直隶,以江都县为附郭县,府署驻地。

江都县人口为二千余人,实属凋敝,在这里先说一说许多在章子俊受以前教学影响,心目中的繁华之地,其实只是一个小村落或是一片荒芜之地,百年的沧海桑田及往后的人口增加,改变了许多的地区面貌。

比如:大明立国伊始,军事重镇徐州依然“白骨蔽地,草莽弥望”,残瓦荒草中常常有狐鼠出没。

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等帅兵发汴梁,黄河以北州县“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几无生机之色。

湖广洞庭湖流域本是富庶膏腴之地,而今“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

川蜀本有天府之称,但几十年战乱下来也是满目蒿莱,数万亩良田一片荒芜,历史繁盛旧景难觅。

由元入明之际,社会动荡,常年兵革,国土荒芜、人烟稀少之状非止一端。而扬州同样只是一个地名,就有大臣上奏说扬州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百业萧条,人丁不兴。据《明史·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载“按籍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至今扬州仍有“十八家”命名的巷子。

要知道,扬州素来繁华,南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说法,宋元时期扬州更是督帅之所,处漕运要地,繁荣之状堪比一线城市。《马可波罗游记》有类似描述“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颇强盛。”

历史上繁盛的扬州,为何败落成这个样子?原因不难理解:元末明初的扬州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一则东吴王张士诚的发迹之地就在扬州,这也是他立足的根本;二则元朝几乎一半的粮食和赋税几乎要经由扬州,运到京师,对扬州自然也是非常重视。三则扬州比邻应天,而应天是朱元璋的地盘,朱元璋自然不允许卧榻之侧他人酣睡。

既是利益焦点就战事多发。至正十四年,元朝派“百万大军”(《元史》“旌旗累千里,金鼓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围攻张士诚,双方鏖战扬州门户高邮,持续达3月之久。扬州遭遇了空前严重的战乱和人口消耗。至正十七年九月,农民起义军首领张明鉴,率领数万军队赶跑了元朝的镇南王孛罗普化,占据了扬州城,“日屠居民以为食”。这种屠城加剧了扬州的衰败。朱元璋听闻后,命缪大亨前去围攻并占领了扬州城。但此时的扬州城已是破墙残垣,荒芜不堪,人口大量流失。扬州如此,其他地方或重或轻与其大致相同。看小说,630book。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