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西北角。
矗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建筑,占地极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宛如一座宫殿。
外面有许多百姓正忍饥挨饿,而这里,却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舞女们身姿曼妙,随着琵琶和古琴的悠扬旋律,轻盈地舞动,仿佛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案几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宴会一角,一群商人打扮的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喝酒作乐。
他们来自关中各地,都是粮店的掌柜。
坐在最上首的,是一位白胡子老头——杨家族长,肿泡眼眯成一条线,笑得合不拢嘴。
旁边则是一位穿着紫色官袍的,正是刚刚下朝的岑文本。
杨族长端起酒杯,向众人敬酒:
“各位都是关中地区的粮店掌柜,如今粮价高涨,各位都功不可没啊!”
商人们纷纷谦虚地回应:
“哪里哪里,都是杨族长的功劳。”
“对啊,如果不是杨族长提议我们囤积粮食、待机涨价,我们怎么可能赚这么多。”
商人们纷纷附和道。
杨族长笑得更加灿烂了,他转头对岑文本说道:
“大家不要忘了,这其中还有岑大人的功劳。
如果不是他大力支持我们,粮价怎么可能涨得这么高。”
众人闻言,纷纷举杯向岑文本敬酒。
岑文本微笑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大家客气了,我们只是合作共赢而已。杨家的名声在关中地区可是响当当的。”
这杨家,可不简单。
关中地区粮食迅速飞涨的原因,正是因为杨家。
岑文本只不过是起到辅助作用。
杨家在关中粮食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为了赚更多钱,杨族长联合关中大小粮食商人,做起了发国难财的买卖。
朝会结束后,皇上刚拿起笔准备批阅奏折。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陛下!大喜啊!晋王殿下来信了!”小太监一脸激动。
皇上一听,立刻扔下笔,急切地说道:
“快快快!快呈上来给朕瞧瞧!”
这李治去岭南清风县,已经有好些时日了。
皇上这心里啊,一直七上八下的,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
如今终于来信了,皇上这心里总算是踏实了几分。
皇上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字。
信上,李治的字迹跃然纸上。
“再过三日,儿臣将携五万石救灾粮食返回长安。”
读到这句话,皇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心中的忧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