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汝意不可信 > 7 第7集佛说(第2页)

7 第7集佛说(第2页)

如何知道众生是三途种性呢?先观察如是相,十法界的十如是,它的第一个总观是观察相貌。三涂种性众生的如是相是增上的恶心,是坚固强烈的恶心。有些人的心念与人事因缘接触时,非常容易起贪、瞋、痴、慢的烦恼,这烦恼活动时非常坚固而难以调伏。

这样的增上恶心有其前因后果,这是如是因,他前生的生命因缘中所造的罪业众多,所造的善业少,因此累积的恶心功能强大,这是前因。这会有什么后果呢?如果他不假借戒定慧来调整心念,未来他的生命多数要堕三恶道,虽然偶尔得到人天果报,但终不久留,因为他的种性是三涂种性,所以很难得人身,即使得人身,也会很快丧失,所以他未来的大部分生命都在畜生、饿鬼、地狱中相续流转,这是三涂种性的众生。

(2)人天种性:

若在寂静处返观自心,自己的心念大部分时间都是起善念,对众生释放善意;偶尔虽因一些障碍而起恶念,但当惭愧心发动,自己马上能调伏恶念。这种人是人天种性,他的心是增上善心。这样的增上善心是如何来的呢?这是过去生所造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强,而所造的罪业少,因此善心的功能比较强。人天种性的众生,未来的大部分生命都在人天果报中流转,虽堕恶趣,终不久留。

(3)二乘种性:

他对因缘所生法不生好乐,而欢喜修从假入空观,欢喜观察空、无相、无愿三昧,对无量无边的杂染果报或诸佛的功德庄严,一概不生好乐,而就只欢喜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三昧。这种人前生就欢喜修四谛、十二因缘法,因为欢喜修我空观,所以未来的果报在成佛之道上,他先要成就偏空涅槃,然后再从空出假,趋向无上菩提,这是二乘种性。

(4)菩萨种性:

他一方面能从假入空,观察这念心本自清净,他也能从空出假,假借六度的因缘,成就万德庄严,所以他的心是悲智双运。这种人前生就广修六度,未来的果报是直趋万德庄严的无上菩提。

所以从自己这念心的起心动念,就可以知道自己生命的水流,过去是造了什么业,现在是怎样的情况,未来又会有怎样的相貌。所以观察现前这念心性,就能知道自己生命水流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相貌,这就是智者大师所说的假观。

(三)中观:

当无相的空观与有相的假观,达成平衡,也就是整体生命的空观,与个体生命的假观,能达到平等不二,空有双照,空有无碍,这即安立为中观。所以中观事实上并没有自体,它是取空假二观的平衡而安立的。

智者大师说,若能用空、假、中三观来观心,则能通达一切佛法,因为佛法的目的即是解释生命的现象,告诉你生命是何种相貌,也告诉你如何使生命离苦得乐,趋吉避凶,而这一切的因缘都必须以观心为基础。

所以本章的返本会道,告诉我们虽修学种种的教法,我们应该观照生命的根源,如此才能契会般若之道,这是本章的大意。

第十章喜施获福

前面一章说明修习般若智慧的方法,这一章解释应以什么心态来修习福报。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陀开示说睹人施道,我们或眼见或耳闻他人修布施,因为布施能使我们趋向安乐,所以它也是道。

《瑜伽师地论》说布施有三种:

(一)财施:以诸资财,济助贫穷,是名财施。

(二)法施:弘扬佛法,开人智慧,是名法施。这是以佛法来开启众生的光明智慧。

(三)无畏施:于诸灾难中,拔其忧苦,是名无畏施。当有人遇到灾难,心中恐怖忧苦,若能以善巧方便加以安慰开导,这是无畏施。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讲到,以上三种布施中,财施与无畏施是方便,法施为正修。若见到有人行财施、法施、无畏施,内心能助之欢喜,以身业的帮助、口业的赞叹或意业的随喜,使布施的人生欢喜心,而对布施更加生起信心,则帮助别人布施的人,得福甚大。这是佛陀劝勉我们见他人修福报时,应该以随喜赞叹的心情来帮助他,因为这样自己也能得到广大的福报。

有一位佛弟子问说:此福尽乎?藕益大师解释尽是折损的意思。一般人的思考认为,若功德是一个人所做,则功德全归此人所有,现在有十个人随喜帮助做这功德,那么这功德就会平均分配给十个人,因此福报岂不是受折损,比不上一个人做时来得大?这沙门是以有所得的分割心情,看待修习福报。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陀对一个人修福与十个人修福的因缘,他以譬喻作说明:有一光明的火把,佛法讲到光明是指善业,善业是一种光明相。这火把本来只有一个光明相,但有很多人拿众多火把来分取它的火,火能熟食除冥。

积集善业有两种殊胜的功德:一是除冥,能破除烦恼障、业障、报障等三障;二是熟食,能成就圣道的安乐,所以修习善业能灭恶生善。

这样的熟食除冥,此炬如故,虽然有数百千人来分取火的光明,但这火把的光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一个光明变成数百个光明,辗转增胜。修福报的道理亦复如是,一个人修福,或数百人修福,愈多人修福,福报愈大。

藕益大师在这段经文的注解中,提到经典上有一个公案:

过去有两个人到山中采花,其中一个人把所采的花,独自拿去供佛;另外一个人生起大悲心,他把所采的花,分散给所有的朋友,然后带他们一起去供佛。有人问弥勒菩萨:这两个人有不同的造作业力,他们供佛的福报,有何不同?

弥勒菩萨回答说:独自拿花供佛的人,以后成就辟支佛果;另外一位把花分给其他众生,以随喜广大的心供佛,这个人以后成就无上菩提。

藕益大师说,我们修习福德亦复如是,所谓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即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我们修习福德时,福德本身没有自性,所谓的诸法无性,无论是修布施或持戒,这法门对自己产生什么功能,这是不决定的。

若不决定,到底是由谁决定呢?尽随心转,依止什么样的心态来修习善业,才是决定善业产生什么力量的关键。如果以但求自身解脱的心情来修善,那么这善业所产生的力量,是成就二乘的偏空涅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